有民俗学者指出,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每逢元宵节,北京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孩,一概上街观灯。各个店铺均自发地挂出各种花灯,有的还挂出灯谜,猜中的奖赏一些鲜果、小吃等物。酒肆茶楼和其他娱乐场所的生意也都很红火。
赏灯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等。
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是店铺,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它们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等的花灯,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及西洋灯款式之别。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有冰灯展览,深受欢迎。
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散百病和妇女摸门钉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北京还有妇女摸门钉这项活动,每到元宵节,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钉”与“丁”同音,此项活动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