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称会稽,始建于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为 越国都城,南宋时两度作为临时首都。1131年,宋高宗赵构把当时的越州作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绍兴,寄托“绍(承继)祚(国统)中兴”之意,并把越州改名为绍兴,绍兴由此得名。
南宋赵构皇帝被金人所逼,到处奔窜于江浙一带。公元1131年逃至绍兴(那时是越州)觉得心情很好,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命运会繁荣昌盛起来,兴旺起来。
南宋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一,宋高宗赵构在越州,大赦改元,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号于治朝,霈鸿恩于寰宇,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日,宋高宗以昔唐德宗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始。也就是说,“绍兴”一名是从“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而来,“绍”即继承;“奕世”,即累世,一代接一代;“宏休”即宏大的事业;“兴”即中兴、振兴;“丕绪”即皇统。也就是要使赵宋统治继往开来的意思。在升越州为绍兴府后, 越州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 也就是说,“绍兴”一词是先有年号,再有府名,再有“绍祚中兴”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