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风筝的来历是相传在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挣筝”声,因而得名风筝。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鲁班大师曾用木、竹做风筝。《墨子·鲁问》中“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有关风筝的较早记载。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大家还关注
相关推荐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2020-03-27
-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2020-03-27
-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
2020-03-27
-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
2020-04-02
-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2022-06-20
-
帝骑为什么要消灭所有假面骑士
2022-03-17
-
屎壳郎为什么要推粪球
2022-05-09
-
醒面时为什么要封上保鲜膜
2022-05-19
-
火车轨道为什么要铺石子
2021-06-18
-
为什么都阳康了还会心跳加快
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