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 > 天气新闻 > 正文

“地震云”预测地震不靠谱

2012-06-08  来源:天气网  【字体:  
“神马”地震云都是“浮云”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什么是地震云?如何识别?迄今为止,仍是众说纷纭。从气象观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民提供的各种地震云图片,大部分属于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三种云状,小部分是规律分布的毛卷云和荚状高积云等,还有部分可能是飞机尾迹。

中国天气网首席科学家李小泉表示,在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并没有关于地震云的云状分类。

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民间,都没有统一的定论。有人认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李小泉认为,地震前后,地表究竟释放了何种气体还有待研究。况且云的形成非常复杂,和大气局地扰动有关,是由气流活动引起的。很难证实,释放的气体是否会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对云的形成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民间仍有很多人通过地震云预测地震。从现在网上流传的预报跟实际结果对比看来,地震云的预报指示意义也非常有限。比如5月28日河北发生的地震,网友则是在千公里之外的上海观察到地震云,该地震云是否确与河北地震有关,尚有待证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曾说:“地震云与地震的关系,我不是特别相信。”北京工业大学地震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认为,不能说地震云的说法是“胡说”,目前也是有争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也表示自己对地震云缺乏研究。

从天气预判地震还需科学研究

5月24日,日本东北的青森县近海发生里氏6.0级地震。日本气象厅27日宣布,日本东北部等大范围地区的大气状态将非常不稳定,需警惕出现龙卷风、强降雨等天气。

研究表明,当地震发生之后,引发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后短期内虽然有可能对降水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具有很强的局地性,不足以对整个大气环流造成改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闵锦忠认为,天气变化主要是与天气系统有关,也常会因为局地的环境因素,引发特殊的天气现象,但地震导致天气异常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越来越多网民通过地震云把气象与地震联系在一起,认为能够通过天气、天象预判地震。

对此,我国古书也有记载,认为太白昼见、冰雹赤雪、淫雨水旱、季节反常等天气现象与随之发生的地震有联系。如《宋史》记载:“时夏秋霪雨,京师地震。”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的工作者发现,在较强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地震区常出现高温中心,周围为一低温圈,梯度与未来震级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等科学家所著的《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一书也指出,我国大地震震中区在大地震前一两年内往往是旱区,发生面积大于43.2万平方公里的旱情后一两年内可能发生一次7级地震,如1966年邢台大地震等。也有一些地区,原属旱区,但在地震前一两年发生洪涝,也可能出现地震。如1833年崇明8级地震。

实际上,气象的变化是地球大气环流运动与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变化则与地球的运动及太阳活动有关系。可见气象与地震都受控于地球的运动与天体活动的影响。

不过,闵锦忠认为,两者直接相关性并不大。“比如在平衡的天平一端,放一根鹅毛,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但不能说明微乎其微的鹅毛就是决定因素。两者发生机理不同,更不能用预测天气的方法预测地震。”闵锦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也认为,到目前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还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所以,要论证天气与地震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不能轻易下结论。

热门资讯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