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积雪雪灾是什么意思?其实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积雪雪灾往往与极端天气事件密切相关,根据气象研究,降雪量的增加通常与气温的变化、湿度的变化以及风速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比如,在一些地区,冬季气温升高导致水汽增加,形成强降雪的条件,下面就一起去看看积雪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吧!
积雪雪灾是什么意思
积雪
根据我国大地上积雪及其雪害的有无,将我国分为两个大区(一级区)。大致以北纬25°线为界,以南称“中国南部无积雪—雪害分布区”,以北称“中国北部积雪一雪害分布区”。我国无积雪—雪害分布区主要是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省的南部和台湾省以及南海诸岛。
根据天气系统的主要差异,纬度和海陆分布的地理位置差异,地势与积雪性质和雪害主要特征差异及人类活动对积雪作用,将“中国北部积雪一雪害分布区”分为三个“积雪—雪害地区”(二级区):东部季风—风吹雪危害地区,西风带一雪崩危害地区,青藏高寒—雪崩与风吹雪危害地区。
积雪变化的最主要影响
积雪变化的最主要影响是气候系统和天气气候。
积雪变化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大气环流、温度梯度和地表辐射平衡的改变上。积雪通过其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即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积雪融化导致地表层土壤湿度增加,影响地表面和低层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改变大气柱的热力状况,影响局地和其他遥远区域的天气气候。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局部地区,而是具有区域性和季节差异,对东亚、北美气候乃至全球大气环流都有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积雪的变化可以影响以下几个方面:
反照率效应:积雪能够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从而影响地球的温度和热量分布。
水文效应:积雪融化时,会增加地表水的供应,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季节性变化,进而影响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
对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积雪的积累和融化过程与大气中的气体交换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或负反馈机制,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积雪的变化还受到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积雪变化成为影响天气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东北地区的积雪日数受到气温、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说明了积雪变化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积雪
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的区别
积雪融水是指冬季降雪在山上形成的积雪,在来年春天气温逐渐上升时融化成水。冰川融水则是指高山和冰川上常年堆积的积雪,在春季和夏季气温上升时融化成水。
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的区别
形成原因不同:积雪融水是由于冬季降雪形成的积雪在春季气温上升时融化成水,而冰川融水则是由于高山和冰川上常年积雪在春季和夏季气温上升时融化成水。
发生季节不同: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而冰川融水在春季和夏季都有发生。
发生地点不同:积雪融水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我国东北、华北地区,而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高山和冰川地区,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的补给特点
积雪融水的补给量通常较小,且补给时间较短,主要在春季出现春汛。冰川融水的补给量较大且稳定,主要在夏季达到最大,与大气降水一起形成夏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