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区居民在地震后还要防范什么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的发生不仅仅是一次自然灾害的突袭,更是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心理的多重冲击。经历了地震的恐慌,山区居民面临的不仅是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还有随之而来的各种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火灾等,往往更具隐蔽性和破坏性,下面就去看看山区居民在地震后怎么处理吧!
山区居民在地震后还要防范什么次生灾害
山区
在我国,很多地震带都位于山区,其间散布着县城、村落等人群居住地。山区发生地震后,当地居民还要密切防范山体滑坡这一次生灾害。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震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
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甚至使整村人财全被埋没。山区居民在地震发生后,一定要远离不稳定的山坡、悬崖、山谷、土堆等场所;如果遭遇暴雨,更容易发生滑坡。如果当地还有大型矿场,还要远离废弃矿渣堆放成的人工山坡,这类山坡性质不稳定,内部遭受震动容易出现崩塌。一旦发现山体有滑坡现象发生,一定要迅速远离,并从侧面迅速逃生,山体滑坡速度极快,土石方巨大,能瞬间掩埋、摧毁前方的建筑物,因此不要顺着滑坡的方向逃生,也不要躲避在滑坡前方的建筑物里,更不要因抢救财物而错失逃生良机。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区大地震后,山体在当时虽然没有立即发生滑坡,但受到震动后已经很不稳定,滑坡可能在数年后迟发,因此不要在不稳定的、土地已经开裂的地区修建房屋。
山区
山区居民在地震后怎么处理
自救:
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节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互救:
对于幸存者,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的原则,优先救助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对于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避免二次损伤。
防寒保暖:
在冬季地震后,要警惕低温症的发生,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寒战、躯体僵硬等症状。
需要做好身体防护,多穿几层衣服,保护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如头部、手部、背部、双脚等。
利用周围的资源制作简易的保暖衣物,如废弃的布料、塑料布等材料。
利用地震预警信息:
如果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避险措施,根据预警信息提示的时间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置和避难逃生措施。
维持生命体征: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要节约水和食品,必要时可利用自己的尿液解渴。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设法自救,如利用旁边的物品护住身体,清理周围的碎石子以便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