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网  10月18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10月18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全部展开 
  • 花神星被发现
    收起 
      花神星(8 Flora)是一颗大型小行星,是小行星带中的天体之一。

      花神星是第八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由英国天文学家John Russell Hind于1847年10月18日发现,是他发现的第二颗小行星。他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是虹神星(7 Iris)。这颗小行星是由发现者John Russell命名的,其来源是罗马神话中的花神、春之女神佛洛拉(对应希腊神话中的春与花之仙女克洛里斯)。
  •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本名陶文浚,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生于安徽省徽州府歙县。祖籍浙江绍兴陶堰。 
        1910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其间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7年8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于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4月,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
        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去世。
  •   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生于河南省扶沟县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他在乡塾里读过书,因家境窘迫,不满18岁便投到冯玉祥部下当兵,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吉鸿昌为人忠实、机敏、果断,具有典型的军人性格,而临阵的勇猛,尤出一般人之上,因此很受冯玉祥的赏识。

      “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以炽热的爱国热忱,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决战,他到南京政府请缨抗日,不但没有获准,还被逼迫出国考察,不准在国内活动。

      在国外考察期间,吉鸿昌做了大量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工作。在华胞的欢迎会上,他大讲抗日救亡的道理,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同仇敌忾,用热血保卫祖国,解救受难同胞。

      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回国任前敌总指挥,当时抗日队伍面临无法解决粮秣、被服的重重困难,吉鸿昌就变卖家产,将所得六万元支援军需,他坚信“师出有名,强虏必败”。有一次,部队出发前,他向全体官兵讲话:“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说罢,挥刀上马,队伍浩浩荡荡向察北进军。吉鸿昌率部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城,在克复多伦时,激战五昼夜,吉鸿昌亲率突击队歼灭守敌,收复失地,这一胜利,震惊中外,迎头痛击了“抗日必亡”的谬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当同盟军全部收复察省失地,准备出兵热河,收复东三省时,亲日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联合向同盟军围攻,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抗日烈火被扑灭了。吉鸿昌辗转回到天津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特务行刺受伤被捕,他面对“立时处决”命令,镇静安详地向敌人要了纸墨笔砚,挥笔疾书,写了自己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历述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在给妻子胡洪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殉难前,吉鸿昌身披斗篷,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对刽子手们厉声说道:“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他巍然坐在椅子上像泰山一般。他又向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9岁。
  •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起的首届全国运动会(亦称“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比赛设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个项目。华北、华南、上海、吴宁(苏州南京)、武汉派140名运动员参加。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南京成立,以10月18日定为该协进会成立纪念日。至1948年中国共举办7届全国性运动会。
  •   1931年10月18日,美国著名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逝世,终年84岁。这位给世界带来电灯、留声机、电影以及上百项发明的伟人,于凌晨3:24在新泽西的西奥兰治镇家里,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米兰。12岁时,他在家里成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为了买实验器材,他到火车上当报童。不久,他买下了一家旧印刷厂,开始出版报纸——第一份报纸竟是在火车上印刷的。他15岁时,在铁轨上抢救了一位儿童,这孩子的父亲非常感激他,并教他学习收发电报,不久,他就以最快速的报务员之称在美国享有盛名。

      1868年爱迪生搬到波士顿后,取得他第一项发明的专利一个自动投票记录仪。但他却卖不出去,因为政治家们都喜欢自己亲自查选票。第二年到纽约后他才卖出去,这是一台证券行情自动记录收报机,他挣了4万美元。他用这笔钱开办了工程咨询业务所,1876年,他成功地在新泽西州的门洛帕克办起了他自己的工业用实验室。先后有1093项发明在这个实验室里研制成功,其中有389项是关于电灯和电力的,195项是关于留声机的,150项是关于电报的,141项是关于蓄电池的,还有34项是关于电话的。另外象电车、电梯、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的发明都出自这位天才之手。他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发现的“爱迪生效应”成为后来电子管和电子工业的基础爱迪生的声誉非常大。1878年当他宣布自己正在研究用电来照明时,当时用来照明的煤油的股票价格竟急剧下跌。经过数千次的实验之后,爱迪生终于在1879年末第一次展现出了电的光亮。1889年他研制出第一张可实际放映的影片。在他晚年,这位以“门洛帕克奇才”而著称的老人受到公众无比的尊敬。爱迪生被视为当代发明最多产物的人,在他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
  •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生于日本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的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总理大臣(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是二战的甲级战犯,发动侵略中国及亚洲的战争,还策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
        东条英机是1930年代主战的军阀之一。在1940年,东条作为军事大臣代表日本与德国、意大利联盟成为轴心国。到1941年东条英机已经是整个日本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兼内务大臣,实际上开始“东条独裁”支配整个日本。 1941年12月7日,下令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一系列的战争灾难,他于1944年7月18日辞去一切职务。战争结束后,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近距离射击胸膛),后在医院康复,然后被捕入狱,开始其战争罪行审讯。东条英机被囚在狱中期间,引用孟子的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显示了他当时心如死灰的心境,临死时仍觉得“自己所相信的东西都是一场梦”,不接受自己沦为战犯的事实。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处以绞刑。由于日本的大量战争罪行都是由东条英机授权的,东条英机一般被认为对在亚洲被杀害的上千万民众、被虐待的上万盟军战俘、以及研究使用生化武器负有最高责任。
        1978年,东条英机的灵位与其他甲级战犯一起被供奉在靖国神社。
  •   纽伦堡审判是指1945年到1946年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的审判。起诉书包括四点内容:反和平罪,即破坏国际条约和协定,策划、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反人道罪,即杀害、驱逐和灭绝种族的罪行;战争罪,即破坏战争法规的罪行;为从事上述三项罪行而犯下的“共同策划或共谋罪”。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是根据1945年8月8日美、英、苏、法4国在伦敦签订协定中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设立的,后来又有19个国家参加这项协定。国际军事法庭由英、美、苏、法4国各派1名法官及1名预备法官组成。

      第一次审判于1945年10月18日在柏林进行,由苏联代表尼基钦科将军主持。24名前纳粹领导人被指控犯有战争罪行,一些团体(例如盖世太保)被指控为犯罪组织。正式开庭从1945年11月20日开始,每次开庭都是在纽伦堡举行,由英国代表劳伦斯大法官主持。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对24名被告中的22名宣布了判决:戈林等12名被告被判处绞刑;3名被判处无期徒刑;4名有期徒刑;由美英操纵的法庭不顾苏联代表的反对,对沙赫特、巴本、弗立茨等3名纳粹罪魁宣告无罪。法庭宣判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

      在作出上述判决的过程中,法庭驳回了被告人提出的主要辩护:第一,法庭驳回了只能指控国家而不能指控个人犯战争罪的论点。法庭认为,破坏国际法的罪行是由人犯下的,只有惩治犯下这种罪行的个人,国际法的规定才得以维护。第二,法庭驳回了所谓审讯和判决都是“咎既往”的论点。法庭认为,这些行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经被认定是犯罪的。
  •     晶体管收音机是一种小型的基于晶体管的无线电接收机。 历史上的“晶体管收音机”专指单声道接受 540-1600千周频率的调幅广播波段收音机。
        第一款民用晶体管收音机叫做Regency TR-1,于1954年10月18日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工业发展工程师协会Regency部研制,11月投入市场。当时价格49.95美元 (相当于2005年的361美元)售出了大约15万部。Raytheon和Zenith随即投入市场,只是价格更高。甚至日本进口的(1957年)机型好么30美元甚至更高。晶体管收音机直到1960年代早期随着一些型号降到20美元一下才进入平常家庭,来自香港的产品大量涌入使得价格降到10美元以下。德州仪器则在Regency之后继续推出新型的收音机。
        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负责收音机的放大单元使得收音机变得小巧更比电子管收音机节省电力。五十年代典型的便携式收音机大小如同午餐盒,内置多个大型电池(不可充电的):一个或者多个A型电池负责加热电子管灯丝,剩下的45-90伏特“B”型电池给其他电路供电。使用晶体管后可以装到口袋里,重量不过250克,用手电筒的电池或者单节9V电池供电。(现今常见的地9V 电池特别的用于功率晶体管收音机)。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1956年10月18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是一位美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网球运动员之一。她与另一位1970年代和80年代的网球运动员克里斯埃弗特之间的对打被看作是经典。

        在其球坛生涯中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共赢得167次女子网球联合会(WTA)比赛单打冠军、177次双打冠军(纪录)。她赢得18次大满贯女单冠军,仅次于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24次)、施特菲格拉芙(22次)和海伦维尔斯穆迪(19次)。她九次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获胜(纪录),其中从1982年至1987年她连续六次得冠(纪录)。她与比莉琼金一起并列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总得冠数(包括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的纪录(20次)。此外她四次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得冠(1983年、1984年、1986年和1987年)、两次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获胜(1982年和1984年)、三次赢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981年、1983年和1985年)。

        纳芙拉蒂洛娃也是位杰出的双打选手,她与双打伙伴帕姆施里弗在1984年一起赢得女双大满贯,并且在1983至85年间创下109连胜的纪录。将大满贯的四个比赛的成绩加在一起的话,纳芙拉蒂洛娃在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赢过59次,仅次于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的62次。她几乎在20年中保持列世界前五名。2000年她出其不意地重返球坛参加双打和混合双打比赛,继续她的球星生涯,一直到2006年才再度退休。
  • 郑振铎殉难
    全文 
      1958年10月18日,作家郑振铎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富汗等国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

      郑振铎,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

      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与翟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20年11月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春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5月10日由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1922年1月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此期他多次撰文,对封建旧文学进行批判。1924年出版《俄国文学史略》。五卅惨案后与叶绍钧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同年参与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1927年2月,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

      1927年5月旅居巴黎。同年出版《文学大纲》。1929年初归国,在燕京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并编辑《文学》杂志。1932年出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4年出版《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1935年春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并主编《世界文库》丛书。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1938年出版《中国俗文学史》。抗战期间,与胡愈之、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逊等,并编著《中国版画史图录》5辑24册。抗战胜利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主编《民主》周刊。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辑有《郑振铎文集》。
  • 赫鲁晓夫改革
    全文 
      实录1961年10月18日467长期以来,苏联的传统观点一直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完成阶段,到30年代后半期,苏联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宣布1937年苏联已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开端。可以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是发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雏形。斯大林的这一模式的基本战略决策是,把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给予低标准的满足,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把国家高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当然,不可否认,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之后,仍继续沿袭这种体制,显然是战略上的失策。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1950年增加了12倍。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城市中,副食供应不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农村情况更差。有的农庄的工分只有几戈比。

      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旧框框。他首先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三次重大改革措施:一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二是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取消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纲领》强调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纲领》提出的上述三项原则,标志着苏联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利别尔曼建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赫鲁晓夫在1961年10月18日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谈到苏联共产党的新纲领,并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决策重大问题时的主观盲动性。
  •   乌干达,全称乌干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的内陆国。面积241038平方公里。人口1930万(1995)。分属巴干达、阿乔利等33个部族。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分别为33%和36%,传统宗教占20%,余为伊斯兰教和东正教。首都坎帕拉。主要矿藏有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水力和渔业资源丰富,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森林面积6129平方公里。 农业是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粮食自给有余。主要农作物有小米、木薯、玉米、高粱、水稻、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工业较落后,主要为农产品加工、制糖、纺织、卷烟、水泥等。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2美元。主要出口咖啡、棉花和茶叶,进口石油产品、食品、日用品、机械设备。公元1000年时乌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3世纪起其他地区也陆续形成一些王国。19世纪中叶乌干达王国成为东非最强盛的国家。1850年后英、法、德相继入侵。1894年6月沦为英保护国。1962年10月9日宣布独立(独立日即国庆日),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0月取消英派驻乌的总督。1967年废除封建王国和国王,建立乌干达共和国。1962年10月18日同中国建交。
  •   1984年10月18日,非洲正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从非洲北部至南部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24国发生了饥荒,1.5亿至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遭受灾害严重的地区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至少1000万人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寻觅食物。日内瓦红十字协会说,1983年非洲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数字肯定更高。联合国称这次大旱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这次大旱远远超过1973—1974年那次造成30万人死亡的萨赫勒大旱。

      近3年来,西非地区的降雨量是三、四十年来最少的。昔日波涛汹涌的冈比亚河,上游断流;毛里塔尼亚的雨量只及常年的四分之一,牧场一片荒芜;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连续多年无雨;南部非洲也发生了5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旱。

      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全国4200万人中约有900万人受到饥馑的威胁。据报,目前已饿死30多万人。目击者说,北部地区多年无雨,万木凋零,存粮都已吃光。在沃洛省的一个救济站,那里食品只够分给3000人,而等待救济的有10万人。每天死亡人数达100人。在一顶满是灰尘的帐篷中,形容枯槁的一个男子把面黄肌瘦的儿子放到摇篮里,然后拿起一碗粥,轻轻地送到孩子的唇边,这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只是睁着眼看,他已经不会进食了。在去救济站的沿途,人们耐心等待过往的车子发放食品。在巴提难民营,大约1.6万人挤在一个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帐篷城里。1983年12月,这个难民营每天死亡达120人,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非洲难民的生活是悲惨的。他们成群结队涌向一些政府设立的救济站,但是那里并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他们终日坐在污秽不堪的地上,等待分得一点食物。白天,阳光灼射,气温38摄氏度,难民没有东西遮阳;夜晚,气温骤降,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毯子御寒。大旱使非洲原有的500万难民队伍迅速扩大,平均每天还有3000邻国难民补充进难民队伍。

      1984年10月30日,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向6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110多万灾民和难民提供相当于1580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

      这6个国家是肯尼亚、卢旺达、莱索托、约旦、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前4个国家的100多万灾民将得到1260万美元的援助,后两个国家的10.3万难民将得到320万美元的援助。
  •     1989年10月18日,两度推迟发射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终于在午间12时53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呼啸着冲上天空。“阿特兰蒂斯”号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探索木星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送入地球轨道。

        当晚7时13分,“阿特兰蒂斯”号已顺利地释放出“伽利略”号飞船及其推进器。至此,“伽利略”号飞船已踏上为时6年、行程约38亿公里的漫长征途飞往木星。在1995年12月飞临木星前,一具自动探测器将脱离飞船,落入木星大气层。这将是人类制造的飞行器首次深入外层空间太阳系行星的大气层。此间舆论认为,“伽利略”号发射成功意味着美国进入探索太空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原定于上周四发射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因电脑故障而推迟至昨日,但又遇雷雨天气再度推迟。

        “阿特兰蒂斯”号预计下星期一返回地面。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5名宇航员中包括华裔物理学家张福林。

        按照计划,“伽利略”号飞船将于1990年2月掠过金星,1990年12月和1992年12月两次飞越地球,然后借助地球引力于1995年12月抵达木星。

        “伽利略”号飞船造价近1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最精密的星际飞行器,整个发射计划耗资约15亿美元。飞船总重 2550公斤,有一具核动力装置,内装22.7公斤放射性铀·238。飞船配备着摄像机、近红外勘测分光仪、磁强仪、测云仪、大气结构仪等17种科学仪器,用于木星大气层构成、云层结构、温度、磁场等方面的勘测和研究。

        此次“伽利略”号木星探测计划是由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进行的。
  •   1991年10月18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陈学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陈学昭逝世后,陈云、彭真、邓颖超等致电表示悼念。著名作家巴金、刘白羽、柯灵、严辰等也发了唁电。

      陈学昭是浙江海宁县人。一九二三年在上海爱国女学文科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受到鲁迅、瞿秋白、茅盾等文坛先驱的教诲和帮助。一九二七年五月赴法国留学,一九三五年初获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一九三九年初,她发表了《延安访问记》,倾注了对中国革命的满腔热情与信念。一九四○年十一月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一九四五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届全国文联名誉委员,中国作协理事等。

      陈学昭在中国新文学事业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六十七年。她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面向人民大众,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学昭壮心不已,不顾年迈体弱,笔耕不辍,创作出版小说、散文、译著十二部。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   1992年10月18日,哥伦比亚西北部地区上午11点12分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这是在不到两天之内这个南美洲国家发生的第2次强烈地震。据此间电台说,至少20人丧生,物质损失严重。

      据哥官方宣布,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17日凌晨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的同一地区,即同巴拿马接壤的安蒂奥基亚省和乔科省内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地区。强烈的地震波及哥伦比亚全国,包括距震中400公里的首都菲波哥大在内的许多地区,水电供应和电话联系曾一度中断,少数房屋倒塌。

      地震发生后,哥各级政府立即采取了紧急救援措施。内政部还发表公告,呼吁人们正常工作,保持镇静和采取预防措施。

      据报道,这次地震是哥伦比亚1977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地震引发了卡卡瓜尔火山再次喷发。
  •   1995年10月18日,全球第一家计算机网络银行将在美国正式开业,通过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交互网络”向个人客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银行业务服务。

      该银行名为“第一安全网络银行”,总部设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客户无论身处何地,只需拥有一台计算机与其相配的调制解调器以及一个网络账号,都可以享受服务。

      在最初阶段,“第一安全网络银行”的业务将包括用户储蓄、转账和账户情况咨询等内容,在得到政府金融管理机构批准之后,它将开展信用卡、证券交易、保险和公司财务管理等为复杂的银行业务项目。
  •   199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其罗马字母拼写为Yarlung Zangbo Daxiagu。日前,民政部已将这一新的地名命名批复给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地处藏东南的深5382米、长496公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1994年初,经我国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合作,被发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并于同年4月16日经过科学论证,得到确认。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我国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是20世纪末国际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还有院士强调,如果说我国出土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见证,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新发现的大自然中具有科学意义的世界第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