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与更始帝有同一个曾祖父。其父为南顿令刘钦,母樊娴。世代居住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属地方豪族。自幼钟情于阴丽华,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时值王莽当朝,天下大乱,赤眉军与绿林军起兵反王莽。刘秀此时亦与其兄刘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县)起兵,与绿林兵共同拥护更始帝刘玄。23年,刘秀率绿林军3万以少胜多于昆阳灭王莽军42万,杀其主帅王寻,取得昆阳大捷。此后刘兄弟威望大盛,遭到刘玄的猜忌。刘秀有所察觉,但刘不以为意,终被刘玄借故杀死。此时刘秀也处于危险之中,只得向刘玄谢罪,并不敢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如常。后刘玄占据洛阳,派刘秀巡视黄河以北,刘秀始得脱离险境。
刘秀在河北积蓄力量,日益壮大,被刘玄封为萧王。但刘秀手下不断劝进,终于在25年,刘秀于城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国号仍为汉,史称东汉。次年迁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刘秀先后荡平赤眉、张步、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于建武十二年(37年)统一中国。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的诺曼底。他的祖辈都是贵族,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趋向没落了,父亲做了商人。他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热爱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议论,很有见解。莫泊桑年幼时,聪明活泼,母亲很喜欢他,教他读拉丁文。进了中学后,他的教师路易·布耶是一位诗人。他看到莫泊桑经常写诗歌,就孜孜不倦地引导、启发他,使他进步很快。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在军队里服务。在这以前,他认为法国的武器是无敌的,不会吃败仗。可是事实上是法国被打败了。他目睹着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士兵,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起人们的爱国热忱。1871年,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在海军部工作。1878年,又到教育部当小职员,在这期间,他一直努力写小说。后来,他为寻找写小说的材料,从1880年起,到处去旅行。他去过非洲,跋涉过荒凉的撒哈拉沙漠;他去过意大利、英国,观看过海岸、火山和城市夜景,他体察风土人情,聆听田夫的情歌……这些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莫泊桑从1880—1890年共写了300篇短篇小说,因此而闻名于世。此外,他还写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俊友》和《温泉》也同他的极大多数的短篇一样,享有盛誉。
-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的博学多才是人所共知的,马克思称他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不但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军事学、语言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给我们留下的著作和论文有八百多篇,书信二千二百多封。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理论遗产,也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百科文库”。
在军事学上,恩格斯同马克思合作为《美国百科全书》写了八十多篇专题军事论文。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随着战争的变化,恩格斯每隔一两天就为英文报纸《派尔一麦尔新闻》写一篇《战争短评》,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写了五十多篇。他的短评使当时全伦敦为之轰动,一时间恩格斯成了“伦敦头号军事权威”,从而在朋友中博得了“将军”的美称。
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恩格斯反对不求甚解、浮夸肤浅的作风。恩格斯精通欧洲各国语言,他能说会写的语言有12种,攀上大致懂得一点的,他掌握的语言共有20种之多。但是,他每研究一种语言,总是非常认真,总要透彻了解它的结构、语源、词汇学,并借助于词典和古典作家的优秀作品认真学习。恩格斯说过:“我从但盯佩脱拉克和阿里欧斯托的作品开始学意大利文,从塞万提斯和卡德龙的作品开始学西班牙文,从普希金的作品开始学俄文。……”他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又重新学习罗马尼亚语和保加利亚语。
为了使哲学得到更深刻的科学论证,恩格斯在研究自然科学方面付出了多年的心血,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过程。早在19世纪50年代初,恩格斯就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并特别注意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那时,恩格斯研究了生物学、生理学和解剖学,他对物理学和化学特别感兴趣。为了深入钻研物理学和化学,恩格斯认为还必须懂数学。因此,他在45岁时又开始学微分学。马克思精通数学,恩格斯学微分时的老师就是马克思。但是,在那些年代里,曹业所的工作和政治斗争活动占去了恩格斯的许多时间,他只能时停时续地从事研究。直到70年代初,情况才有所改变,正如他自己说的:“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脱毛’”。他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光辉著作,就是这一“脱毛”过程的见证。
1895年8月5日晚上,致命的食道癌无情地夺去了恩格斯的生命。根据恩格斯生前的遗嘱,他的葬礼进行得非常简单朴素。遗体根据遗嘱进行火化,骨灰撒在恩格斯生前喜爱的地方——伊斯特勃思海边。
-
1931年8月5日7时30分,蒋渭水病逝于台北医院,全台同胞闻讣莫不痛惜。
蒋渭水秉持不妥协的民族精神,为台湾同胞争取自由,与日本政府当局持续抗争,生平受日警检束拘留10余次。如 1925年因治警事件被罚监禁4个月,入台北监狱受禁80日后假释出狱。
因十余次坐监,蒋渭水得有闲暇写作《狱中记》、《北署游记》等发表于《台湾民报》,可称之为监狱文学的精彩散文。
蒋渭水临终之际,犹再三叮咛旧同志要提携援助青年同志,鼓励后进,期望共同为台湾同胞之解放而团结奋斗。
由于与生俱来的乡土感情,对乡土所受歧视与压迫的不满,以及期待乡土改革与进步的殷切,蒋渭水不仅毅然决定抛弃世俗生活,致力于唤醒岛人的工作,为台湾政治社会运动鞠躬尽瘁。从一九二一年蒋渭水响应议会请愿运动后,渐渐成为一个本土运动者,当时所谓的本土运动,是指以民众为基础,以台湾为基地所从事的抗日运动而言,他的背景、个性、职业、认知以及客观情势发展的需,终使蒋渭水成为本土运动的擎天柱。蒋渭水所领导的民众党也成为本土运动的主要团体。本土运动不仅要如文化协会的启蒙民众、唤醒民众外,尚有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其所做的不仅如议会请愿运动、文化协会等所曾做的更加深入而扩大,并对岛内外的大事提出具体批判与主张。其最终目标是为台湾人全体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解放。就其主张、关系及本质而论,它是一种彻底而不受隶属的民族运动,所以本土运动,亦即是台湾人的民族运动。蒋渭水他是台湾民族运动、台湾本土运动的推动者,也是这运动的牺牲者。
蒋渭水终其一生,以汉民族的血统为荣,但更以做一个“台湾人”而自豪,他从未说过他是“中国人”。
-
1950年8月5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在台北成立,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组织大纲》,蒋介石任该委员会主席,张其昀为秘书长,周宏涛为副秘书长。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党员归队、党员整肃、刷新党政关系、开展民众运动、加强社会调查、地方党务改造、反共抗俄总动员等。国民党当局企图以此来缓解败退台湾后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危机。1952年10月,国民党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告改造完成,历时2年多。
通过改造,蒋介石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国民党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强化了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控制;使国民党各级组织的混乱状况有所改变,内部的派系矛盾有所缓和,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阵脚。
-
1990年8月5日凌晨,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他的长篇小说《饥饿平原》写出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另外有两部构思好了的长篇小说,还有许多已经写在纸头和本子上的素材、构思和草稿……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和困苦中度过的。15岁时他走出生养他的小山村,来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学手艺挣钱,他却想读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家中无钱供他读书学习,他便靠自己的努力,于1953年考上了“不交饭钱,不收学费”的成都农业技术学校。他在校6年,学了各种农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艺,其间开始不断小试笔锋。1954年,他的小说处女作《老盐工袁大爷》在成都《工商导报》上发表。1958年,周克芹从农校回到家乡,在家乡当了20年农民。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地创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秀云与支书》、《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说。他用自己的笔表现家乡父老乡亲们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生产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朴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1978年,周克芹被调到乡里当农业技术员,他接触的范围更广了,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视野也更加开阔。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构思他的成名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无须再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婿们的性格和命运,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结而成,一旦提笔,便只求一吐为快了。这部20多万字作品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它却是与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一同孕育和成长的。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周克芹,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当专业作家之前,当了20年的农民,1979年当了专业作家之后,他仍然不离开农村。他是当地人,又懂得农业技术,既能为农业生产出点子,又便于联系群众,当地干部、农民都愿与他攀谈,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协四川分会担任领导职务,周克芹才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乡。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
-
1997年7月,索罗斯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此举被认为是世人瞩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以美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为主力)联手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股市、期货市场斗法,双方投入巨资“激战”约两周时间,以港府胜利暂时告一段落。但有关亚洲金融危机起因的报道,以及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的“激战”,越来越多地将人们的目光聚集至“名声变得越来越响的乔治·索罗斯身上。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943—1944年索罗斯一家利用伪造证件化名逃避纳粹追捕。1947年移居英国。1954—1979年在伦敦和纽约默默无闻地从事证券交易和金融分析,1956年移居美国,1961年结婚并成为美国公民。
1979年,索罗斯将1973年与人合作成立的“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至199o年,“索罗斯基金组织”在26个国家设立了89个机构。
1992年9月,索罗斯趁英镑危机,短短一个月内赚取了创纪录的15亿美元,并以牛津大学主要资助人身份成为该校董事会成员。
1993年,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人。当年美国个人收入排行榜前1OO名中有9人为索罗斯基金会工作。其后的索罗斯名声大噪,1993年以“一个能改变市场的人物”成为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人物。1994年6月,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
现有的材料揭示,索罗斯可能是个赌徒,但他绝对是个有胆量的超级赌徒。像所有赌徒一样,索罗斯具有超乎寻常的自信。一旦相信自己判断正确,投资仓位绝不嫌大。与一般的赌徒不同的是,索罗斯还具有死里求生的本领。他喜欢说:“如果你没做好,第一个动作就是收手,不要想翻本。重新开始时,则从小做起。”
索罗斯的直觉和灵活性也常被他周围的人所称道。
索罗斯并不花费很多时间阅读研究股票分析报告,他主要通过阅读并不一定与金融相关的报章,并保持与全球权威人士的接触,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和华尔街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一样,他认为证券的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真正有用的是基本分析。
而索罗斯最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也许就是他能够接触全球的领袖和权威人物。这个无需申请然而极难进入的“俱乐部”由各国政治经济界的杰出人物组成:国家元首、财政部长、央行总裁……然而身份地位与之相差甚远的索罗斯却成功地打入了这个极端排外的圈子。索罗斯在市场上夺取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使“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关注他的看法、了解他可能做出的决定,当然,这种兴趣是相互的。凭借这个便利,索罗斯得以了解全球的事件和全球的运作程序。
除去上述个人特质,索罗斯还极善于巧妙利用市场的合力。在每一次决定性“战役”中,索罗斯不仅有胆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而且还能因势利导纠集大量追随者,形成规模骇人的力量集团。人们很难相信,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金融“巨无霸”会同索罗斯联手与香港政府对着干!8月2日,港市全天成交额达到不仅空前而且可能绝后的790亿港元这个高度,单凭索罗斯一人是无法企及的。用一个比喻说明,索罗斯就好像一群鲨鱼中率先对猎物发动攻击的那头巨鲨,一旦得手,其他闻到血腥的大小鲨鱼们便会蜂拥而上将猎物撕咬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