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网  07月09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07月09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全部展开 
  •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理学家,洛阳(河南)人。早年与弟程颐师事周敦颐。
        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父程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北宋嘉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程颢与其弟程颐共同为宋代理学奠定了基业,“新儒学”的真正成立,自程氏兄弟始。世称“二程”,大哥叫大程,程颐叫小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程氏兄弟最重要的贡献在“天理”的发现,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说法。他把“理”视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识仁篇》提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定性书》则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
        在教育上,程颢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
        大程为人随和活泼,小程则严肃刚直,兄弟个性异同。新儒学发展到南宋,朱熹实为集大成者,而以小程为正统。小程整日严肃脸孔,端坐如木人,神圣不可侵犯。被视为所谓“道学脸孔”。大程活了五十四岁,小程则活了七十五岁,二程的思想大致相同。二程兄弟、张载、邵雍、司马光、周敦颐六人,朱熹称之为“北宋六先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   张居正(1525-l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进土,1567年入阁。后为内阁首辅。神宗朱翊钧即位时年幼,国事皆由他主持,达10年之久。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1582年7月9日(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逝世。著有《张文忠公全集》。

        万历初年,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张居正得到当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张居正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并裁减了大量的冗官冗员。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官制应守孝三年,张居正在万历帝的支持下提出夺情,一时间遭到多方面的剧烈攻击。张张居正对领头官员进行杖刑,强力压制反对意见。最终事态平息,但张也处于与大多数官员为敌的境地。

        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皇帝因夜与宦官张鲸游玩时行为不检,遭到李太后训斥,张居正为万历皇帝写了〈罪己诏〉,由此埋下日后的祸根。一次万历皇帝在读《论语》时,误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音太大,吓得万历皇帝惊惶失措,在朝的大臣无不大惊。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张居正辅政)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晚年张居正的权势之大,连万历都有所忌惮,其父病逝,他奉旨归葬,坐着32人抬的豪华大轿,内附有清洗排泄等设备,吃饭时菜肴过百品,“张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通县知县张伦拍足张老太太马屁,老太太对张张居正说:“一路烦热,到了通州一憩,才有如游清凉国 。”张居正提拔张伦为户部员外郎。对于晚年的生活有人指责其骄奢、专权,两个儿子分别中状元、榜眼,为世人非议。

        万历十一年正月,南京刑科给事中阮子孝又上疏弹劾张居正“各子滥登科第,乞行罢斥”。这时张四维上疏代辩,说“居正诸子所习举业,委俱可进。惟其两科连中三人,又皆占居高第,故为士论所嫉,谤议失实”[4]。神宗批文:“都教革了职为民”。羊可立弹劾张构陷辽王,同时辽妃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府家产无数,全入张家。于是万历皇帝下令籍其家,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七口,其中有三名婴儿。
  •   当大家坐在隆隆飞驰的火车上时,很多人可能以为它的发明者肯定是一位经过多年深造的大科学家。其实,被称为“火车之父”的史蒂芬逊是一位穷矿工,而且他到17岁时还是一位文盲。

        1781年7月9日,乔治·史蒂芬逊出生在英国诺森伯兰的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开始帮人放牛。14岁那年,父亲把他带到自己的矿上去做工,他当上了一名蒸汽机司炉的助手。一天的劳累,常常使他腰酸腿病,因而在他的心灵里,早就埋下了革新机械为工友们造福的愿望。不管工作多么疲劳,业余时间他从不肯休息,总是守在机器旁边,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可是他一天书也没念过,连机器上的标记符号和说明也看不懂。为了弥补自己在文化科学知识上的欠缺,史蒂芬逊在17岁时开始进夜校读书。由于他学习刻苦,没过多久就能自学各种科技书籍了。

        有一天,矿上的一台机器突然坏了,几位机械师修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原因。这时史蒂芬逊来了,他绕着机器转了几圈,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试试看。”他把所有的部件都拆了下来,一件一件的进行认真检查,修理好出毛病的地方,很快照原样组装上,机器果然修好了,在场的人们发出一片赞许声。因此,史蒂芬逊被破例提拔为矿上第一个工匠出身的工程师。

        史蒂芬逊当了工程师后,并没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绩上,他决心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他在前人创造的机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台能够实用的蒸汽机车。这台机车能牵引30吨,还解决了火车经常脱轨的问题。但是这台机车的缺点很多,不仅走的慢,震动厉害,噪声大,而且烟筒里冒出了很高的火苗。史蒂芬逊继续进行试验、改进。又经过11年的艰苦研究,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旅行号”终于诞生了。

        l825年9月27日清晨,试车表演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的达林敦铁路上举行。史蒂芬逊亲自驾驶“旅行号”。机车牵引着12节装着煤、面粉的车厢和20节满载乘客的车厢从伊库拉因开出,安全到达达林敦车站。当时车上的乘客有450人,列车载重共90吨,机车最高时速达到20至24公里。“旅行号”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

        1829年,史蒂芬逊又研制成功了“火箭号”新机车,并亲自驾驶参加赛车。结果,“火箭号”以最高时速46公里,没有发生任何故障而获得优胜。从此,火车就正式被使用于交通运输事业。
  • 阿根挺独立
    全文 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27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42.5万,其中白人占97%,多同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印第安人与其他人种占3%。

        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印第安人讲瓜拉尼语和凯楚阿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16世纪前这里居住着印第安人。16世纪中叶阿根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成立阿根廷共和国。5月25日为国庆日。

        1972年2月9日阿根廷与中国建交。
  •   戈尔季是一位杰出的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组织学家和病理学家。他创立了著名的铬酸盐——硝酸银方法,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开辟了广阔和道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神经元学说,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他在1906年与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金,是当时意大利享有世界声誉的医学科学家。1843年7月9日,戈尔季出生于意大利勃莱西亚省的柯泰纳。父亲是个开业医生,后来定居在靠近派维亚城的一个乡村。1865年,戈尔季从派维亚大学毕业。在医学院就学的后期,他就到伦巴罗沙教授的精神病院参加临床治疗。当时对神经系统有一种悲观论调:“模糊的结构,模糊的病症,更模糊的机能。”对神经系统的科学缺乏信心。但是,戈尔季受伦巴罗沙的影响,知难而进,决心研究神经系统的显微解剖,以了解生理机能,以此为自己的终身事业。1872年,戈尔季为生活所迫,到一家专治疑难病症的小医院任住院医生。即使这样,他还是在自家厨房里建立起实验室,凭一架显微镜和一些简单工具,每天晚上在烛光下,专心研究他划时代的神经组织染色法(即铬酸盐——硝酸银方法)。这方法后来被认为是神经系统显微结构概念的一次革命,也是研究神经组织的一个理想方法。戈尔季掌握了染色方法以后,用它来研究脑和脊髓的结构,取得多方面的成就。1885—1886年,他的巨著《中枢神经系统的细微解剖》发表了。这是一部不朽之作,发表后立即引起重视,不只在法国再版,并被译成德文和英文。戈尔季不仅是位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很热心的医生。凡是病人前来求治,他都尽其所能,有求必应。一次,他自己的儿子病了,他却全力以赴地为重病号治病,他的夫人见到这种情况,几乎和他吵起来。事后他解释说:“儿子的病痛是任何医生都治得了的,用不着我。何况别的医生知道病人是戈尔季的儿子,怎会不格外细心呢?”他的医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1926年1月21日,戈尔季病逝。
  •   1905年7月,中国人首次尝试拍摄影片。拍片是由开设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进行的。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是沈阳人,曾在日本学过照相技术。1892年他在北京开设丰泰照相馆。任景丰主持拍摄的这部影片是京剧《定军山》,邀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参加。这年是谭鑫培的60寿辰。

        《定军山》是谭鑫培的代表作之一,他扮演黄忠,表演精湛。拍摄时利用日光,是在丰泰照相馆中院的露天广场上进行的。摄影师是该馆照相技师刘仲伦,前后拍摄了3天,共成影片3本。

        谭鑫培(1847—1917),人称“叫天子”、“伶界大王”,是京剧界承前启后的大宗师,他创立的“谭派”对老生行甚至整个京剧艺术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当时谭鑫培的表演艺术以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唱段风靡京城,俗语云“满城争说叫天子”、“京城无腔不学谭”。因此由他出演中国首部影片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惜这部电影今已不存,谭本人也只有少量唱片录音传世,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   1910年7月9日。埃及北部有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为当年提图斯率领韦斯巴先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提供了史实记载。

        这次发现的木板上刻有50行拉丁文,是退伍证明,其大意是证明在罗马军队里服役多年的一个名叫瓦累留斯的人退伍。这篇文字是由罗马皇帝图密善于公元93年起草,又于94年7月2日抄于板上。它是这方面的第一份可靠文物,记载了实际参加攻打犹太人毁灭耶路撒冷战役的一名战士的情况,因而证实了约瑟夫斯和古代历史学家的说法。
  •   1922年7月,中共旅欧支部在巴黎成立。6月,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指示,本月将“少共”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入党的共产党小组成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由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人负责。并出版《少年》、《赤光》等刊物,向旅欧学生、华工宣传马克思主义。
  •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决定加紧做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群众工作,以接应北伐。当时军阀吴佩孚军队约20万人,集中湖南、湖北一带;军阀孙传芳军队约20万人,盘踞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一带。

        5月初,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第八旅第十五团,分别自广东肇庆和广西桂林挺进湖南,援助唐生智,揭开北伐序幕。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6月28日,蒋介石命第四军第十、第十二两师自韶关出发援湘。

        7月1日,蒋介石发布北代部队动员令。动员令称:“本军继承先大元帅遗志,欲求贯彻革命主义,保障民族科益,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爰集大军,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7月4日,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这次北代的任务和目的是:“剿灭卖国军阀之势力”,“实现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表达了中国国民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的决心,号召全国民众群起而助其革命一举成功,并坚信国民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

        7月9日,在广州东校场隆重举行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恺授印,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吴稚晖授旗,蒋介石谨受宣誓毕,致答词,并举行阅兵式,由李济深任总指挥,张治中任司礼。

        蒋介石发表宣言、通电和告广东军民书等。宣言说:“中正今兹就职,谨以三事为国人告。第一必与帝国主义者及其工具为不断之决战,绝无妥协调和之余地。第二求与全国军人一致对外,共同革命,以期三民主义早日实现。第三必使我全军与国民深相结合,以为人民之军队,进而要求全国人民共负革命之责任。如我全国军人有能以救国爱民为职责,不为帝国主义之傀儡者,中正必视为革命之友军,如能向义输诚,实行三民主义,共同为国民革命奋斗者,中正尤引为吾党之同志。决无南北珍域之见,更无恩仇新旧之分。若有倚恃武力,甘冒不韪,谋危我革命根据地,抗犯我各省国民革命军,乐为帝国主义者效忠,不惜陷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则必认为全国人民之公敌,誓当摧破而廓清之。”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同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总司令下设参谋长1人,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兼任;总参议一人,由蒋介石留学日本同学张群担任:设高等顾问若干人。由蒋介石制定、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凡国民政府下之陆、海、空各军,均归其统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对国民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完全负责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出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争状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秉其意旨,办理公事;总司令出征时.设立治安委员会,代行总司令职权,该会受政治委员会指挥,其议决案关于军事者,交由总司令部执行。

        国民革命军共约10万人,分3路进军。主要一路有第四、第七、第八军进攻湖南、湖北。7月攻进长沙;8月在湖北咸宁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攻下武昌。第二路有第二、第三、第六军进攻江西。11月占领南昌、九江、歼灭孙传芳主力。第三路有第一军向福建、浙江进军,因敌人内部分化,于12月占领闽、浙两剩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给予积极支援与配合。1927年春,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收回租界。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也呈现高涨形势。革命势力迅速蔓延到长江、黄河流域。

        帝国主义因此加紧干涉。美国从马尼拉调来4000名士兵进上海。英、法、日、意加派军舰与军队。纠集上海的帝国主义军队达23000人,军舰90余艘。同时从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此时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策划叛变革命。

        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对工农群众运动进行压制和阻挠,并在革命紧要关头交出工农武装。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遭到失败。
  •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鄂西苏区除洪湖红六军(军长孙德清,后旷继勋、段德昌)之外,还有鄂西长阳县的红六军。长阳红六军是一支以土家族优秀儿女为主体的正规红军武装,也是中国红军史上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1929年7月9日,长阳县委在西湾召开工农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武装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李勋任军长、陈寿山任副军长,李子俊任参谋长,陈泽南任军法处长,李步云任政治处长,陈兴垣任军需处长。组成了由中共党员罗正品为书记,李勋、陈寿山、陈泽南、李子俊等为委员的中共红军第六军前委会。这支少数民族红军约1000人,400余支枪,编为1个师,下辖3个团。为坚持当地的武装斗争,巩固鄂西苏区做出了贡献。
  •   张寿臣,又名张豫华。1899年1月29日生。北京市人。相声演员。

        他15岁时拜焦德海为师,后为李德锡捧哏期间常向他请教。曾改编对口相声《揣骨相》、《夸讲究》等,擅演单口相声《化蜡钎》、《三近视》、《小神仙》。30岁以后已自成一家,有幽默大师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曾当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曲协副主席。1970年7月9日逝世。辑有《张寿臣单口相声选集》。
  •   周恩来和基辛格在北京举行了会谈,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

      1971年7月9-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7月9日凌晨4时30分,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周恩来派叶剑英等人到机场迎接。基辛格访问的两个任务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说美国准备逐渐减少驻台的军事力量。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基辛格保证通过谈判解决越南战争;周恩来着重谈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阐明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蒋条约无效。他特别指出:美国朋友总是喜欢强调美国的体面、尊严。只有把你们所有军事力量统统撤走,一个不剩,这就是最大的荣誉和光荣。会谈结束,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双方商定尼克松在1972年春天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商议起草了公告稿。毛泽东审阅后表示满意。基辛格临行表示,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秘密使命”。中美双方公布了基辛格访华的公告:“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密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发表后,在世界上引起了震动。
  •   玻利维亚,全称玻维利亚共和国。是位于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面积1098581平方公里。人口634万(1992),其中印地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白人占1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印地安人通用克丘亚语、阿依马拉语或瓜拉尼语。9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法定首都苏克雷,议会和政府所在地拉巴斯。矿产资源丰富,有锡、锑、钨、银、锌、铅、铜、镍、铁等。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森林覆盖率为5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农产品有棉花、咖啡、烟草、古柯和玉米、水稻、小麦。工业不发达,主要有食品加工、酿酒、卷烟、纺织等轻工业。矿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出口铅、锌、锡、黄金、银等矿产品和天然气、大豆、木材等;进口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工业设备、消费品和运输设备。公元13世纪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5年8月6日(独立日、国庆日)宣布独立,为纪念解放者玻利瓦尔取名玻利瓦尔共和国,后改为现名。独立后的160年里,经历了190起政变。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和睦邻友好政策,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1985年7月9日同中国建交。
  •   卡塔尔,全称卡塔尔国。由古代西方人对此地的称呼演化而来。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南岸卡塔尔半岛。面积11437平方公里。人口51.8万(1991),卡塔尔族占41%,余为外籍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首都多哈。石油蕴藏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是国民经济两大支柱。石油产量的95%供出口,收入占国民收入的95%以上。近年来政府重视发展多样化经济,现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工业门类较全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40美元(1992)。工业以石油工业为主,其他还有化肥、钢铁、水泥、天然气等。粮食主要靠进口。出口石油及其制品和钢材;进口粮食、机械、建筑材料、轻工业品和药品。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6年葡萄牙入侵。1605年奥斯曼帝国入侵。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82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71年9月1日宣布独立。9月3日为国庆日。奉行中立、不结盟外交政策。强调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1988年7月9日同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