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网  04月22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04月22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全部展开 
  •   张角(?—184),河北知鹿(今平乡西南)人。

      创立了太平道,奉行黄老道,自称“大贤良师”,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汉灵帝时以符水咒法措治病传教,秘密进行组织工作。十多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究、豫八州。

      公元184年4月22日(汉中平元年三月初五日)率众起义,自称“天公将军”。起义军头绩黄巾为标志,称“黄巾军”。起义军迅速发展到黄河流域各地。曾与其弟张梁会集幽、冀两州的黄巾军,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东汉的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以后,又打败东汉的东中郎将董卓。

      不久,张角病死。同年十月,角弟张梁战死于广宗。失去领导下的黄巾军迅速瓦解。黄巾军被镇压后,张角被戮尸枭首。但余波未了,当时的土豪军阀控制朝廷,架空皇室,直接影响到东汉的灭亡。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之乱就是尊张角为教主。
  •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研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曾随叔父王厚和卫夫人(名摄、字茂猗)学书画,深受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影响。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钟繇的影响,变汉魏古朴为王体的流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辞官后,定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悉心研究,博采众长,他的楷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完美的境地;行书、草书被赞为“飘着浮云,矫若惊龙”。

      他书法的特点是“点画清圆,笔力雄健,风度超逸,结构严谨而疏爽”,为历代学习书法者所崇尚,被誉为“书圣”。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东晋谢安、王羲之等40多位著名文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兰亭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而今传世多为事本。辑有《王右军集》。
  •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

      1724年4月22日诞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马鞍匠家庭。1740年进哥尼斯堡大学哲学院就读,毕业后曾任家庭教师数年。175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母校的讲师、教授。院长和校长等职。

      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宇宙发展史概况》,提出关于太阳起源的星云假说,将太阳系的形成看作是物质按其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过程,论证了自然界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在哲学史上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上,深受法国卢俊影响,主张民主、自由、和平等。认为所设想的自由。平等的共和政体,即是“理想的天国”,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纯粹理想,只有在遥远的彼岸才能实现。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科恩科学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学院院士。康德终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至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表,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儿》入迷,以致错过了散步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不过康德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十分健谈,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讲究吃喝,对美食有特别的偏好。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了认识论、伦理学以及美学。虽然从时间上排列应该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但从其理论体系上则应以《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和《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俄共(布)和苏维埃国家缔造者  

      1870年4月22日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斯克。188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遭流放一年。在大学和流放期间,列宁开始研究《资本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这时他已是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891年,列宁考入彼得堡大学,一面学习,一面做革命宣传工作。大学毕业后,曾从事律师工作,在法庭上为穷苦农民和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申张正义。

      1895年12月,列宁在彼得堡被沙皇宪兵逮捕。在狱中和流放西伯利亚期间,他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

      1900年12月列宁创办“火星报”,把马克思主义小组团结在火星报周围。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列宁参加和领导了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揭露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面目,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列宁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论断。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胜利的理论。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国,他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同年11月7日领导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俄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击败了国内外反革命武装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了国民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共产国际,积极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918年8月,列宁遇刺受重伤。由于长期工作过分劳累,1923年健康状况恶化,终于在1924年1月21日患病溢血与世长辞,享年53岁。
  •   1898年4月22日,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此书系严复译自英人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附有按语并作序,以表达译者自己的意见。1895年译成。严复译书宗旨,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沦于亡国灭种而被淘汰。时当甲午战败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严复此书出,在思想界造成极大震动。
  •   1915年4月22日在法国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炸弹和炮弹。使用毒气弹进攻的结果是在盟军前线上打开了一条5英里长的缺口。加拿大军队从侧翼攻击德军,英军和印度军队则充填那个缺口。对协约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军没有后备部队充填那个缺口。这种新式武器的第一次使用,一点儿没取得战术上的好处,然而德国人说会产生更实质性的效果。同时,他们正因动用了那种新式武器而受到谴责。

      德国科学家被征召去生产战时使用的武器,协约国方面也不甘落后德国人。最险恶的新武器之一就是毒气。这是一种在前线使用的不可靠的武器,因为它的施放效果有赖于风向的正确预测。风向总是变幻不定,经常把毒气吹回来,飘向施入毒气一方的战线后方。
  •   1916年4月22日美国小提琴家、音乐指挥梅纽因生于纽约,其父母为俄国移民。由家庭教师启蒙,4岁开始学小提琴,在旧金山、罗马尼亚、巴黎和瑞士等地的名师指导下受音乐教育,7岁登台演出,10岁到13岁先后在纽约、巴黎、柏林和伦敦举行音乐会。

      从20年代起,梅纽因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5年开始世界性旅行演出,两年内举办过110多次音乐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纽因曾为盟国部队和国际红十字会举办过500多场演出。战后他又到巴黎、布鲁塞尔、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安特卫普等城市和苏联演出。

      1958—1968年任英国巴哈音乐节交响乐团指挥。

      1966年与美国交响乐团合作,以交响乐团指挥身份,首次在卡内基大厅演出。

      1969年起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

      1971年起任伦敦三一音乐学院院长。他还是瑞士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和英国梅纽因学校的创办人。

      梅纽因获得了牛津、剑桥等十所大学的名誉音乐博士和法学、文学博士学位,以及法国、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希腊等国政府赠予的各种勋章。

      梅纽因的主要著作有回忆录《未完成的旅行》、教科书《小提琴》、文集《主旋律和变奏曲》、《作为相近概念的艺术和科学》、《全面教育》等。还摄制过一些音乐记录影片。
  •   1918年4月22日因其弗兰克式三翼飞机的颜色被称为红色男爵的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在索姆河之战机毁身亡。

      在这场战斗中,红色男爵的空战成绩超过敌对双方任何一个飞行员。在不到两年的战斗中,他击毁80架协约国飞机,他的战斗中队“里希特霍芬飞行队”以勇猛精确的神射手而名噪一时。据说这位王牌飞行员致力于德国的战争事业,以消灭敌军为莫大快乐。他赞赏忍耐的美德,告诫他的部下要等敌人进攻再开火,或用他的话说“让顾客走进店门”。他受到许多协约国军飞行员的藐视。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爱德华·曼诺克听到红色男爵的死讯时说:“我希望他从空中一直被烧到地面。”

      在他毙命的地点为他举行了葬礼.德军高级将领授予里希特霍芬最高的军事荣誉称号。
  •   白杨,女,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湖南汨罗人。

      1932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随即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角色。同年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因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剧,在剧坛显露头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到重庆、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长空万里》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并在中华剧艺社演出《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等剧。1946年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1948年赴香港拍片。1949年4月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解放后主演《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姬》、《冬梅》等6部故事片。

      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评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活动,《祝福》和《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被评为最佳演员。同年,《祝福》获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著有《电影表演探索》等。
  •   1922年4月22日,孙中山从广西回到广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参加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以苏俄全权代表身份与孙中山会谈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表达了自己对苏俄的友好感情,并说明他打算与苏俄建立联系,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孙中山表示,允许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加入国民党,受他的领导,而断然拒绝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   1946年4月22日,江苏高等法院审讯汪伪政府要员褚民谊。下午1时40分,法警用一辆马车从看守所提解褚民谊到来。褚民谊身穿褐色花纹绸夹长衫,黑皮鞋,头发花白,面容憔悴,强作镇定,手拿一只黑色便帽遮阳,下车后被押上法庭。

      宣判过程很简单,审判长当庭宣布,主文是:“褚民谊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所有产业除酌留家属必需生活费外,全部没收。”

      褚民谊听到处死刑顿时一惊,脸色发白,但他马上强作镇定对庭上说:“有数言要说。方才听审判长依照惩治汉奸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项判处死刑,本人觉得很满意,并且检察官亦可以满意,而一般高唱惩办汉奸者亦可满意。本人已判死刑,不求复判或减轻罪刑,惟本人去死不远,将来无发言机会,请求一尽所言。”说着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张发言稿,题为《判决感想》,当被庭上制止,并谕以“按照法令,未便再行申辩,如有意见,接到判决书后,十天内可递呈本院转最高法院,现在不必多说。”即命法警将褚押下。
  •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全国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全国优秀的雕刻工人都参加了建碑工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我国最大的纪念碑。

      4月22日,从建碑开始就在这里艰苦劳动的雕刻工人们,在十块大浮雕上面作完了最后一遍修饰。负责领导纪念碑美术设计的雕刻家刘开渠和纪念碑工地负责人贾国卿,仔细地检查了每块浮雕、栏杆等工程的质量。纪念碑第一项工程的质量都完全符合要求。每一块浮雕都很细洁光滑,没有什么细微的损伤。用花岗石铺成的月台地面和台阶,像玻璃板一样平整。

      在建碑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件工伤事故或刻坏过一块汉白玉。在纪念碑南面,园艺工人们正在新铺的草坪上浇水。前几天,他们刚把两排松树栽在碑的东、西两面、长达二百公尺。

      入夜,纪念碑周围的灯光齐明,点缀在松树上的五色电灯,像盛开的彩花。装在纪念碑四个角上的十六盏聚光灯,照射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上,闪着耀眼的金光。
  •   1970年4月22日,美国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声势浩大的游行和各种集会,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次活动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以后,每年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活动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人对工厂、企业等大大小小的法人污染者提出了控诉,指责、抨击政府的一系列导致环境污染的政策。1969年,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校园内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构想,并得到了尼尔森和很多青年学生的热烈支持。为错开期末考试,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世界“地球日”在全美发动环保活动。

      1970年4月22日的第一届“地球日”由海斯主持,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美国国会当天被迫休会,纽约市长下令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不得行驶车辆,任由数十万群众在那里集会。

      1990年,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组织联合开展了“1990年地球日”活动,这是倡议发起后的第2次大规模的地球日活动。
  •   1983年4月22日,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在北京病逝。

      林巧稚,又名丽咪,厦门鼓浪屿人,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她5岁时便失去母亲,从小性格倔强。在父亲的引导下,她信奉基督教,向往着人类“平等、自由、幸福”。林巧稚学习勤奋,在学校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

      192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学堂。经8年学习,毕业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这个医学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林巧稚看门诊,从不三言两语便把病人打发走,总要盘根问底,甚至家务琐事,她也不厌其烦地细心询问。她把妇女的许多疾病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疗和调理。对于个别医生的冷嘲热讽,她这样反驳:“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

        1959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80年12月2日,林巧稚被送进医院。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病逝。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当秘书问她:“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万!”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妇女和儿童,她献身祖国医疗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将留芳百世。
  •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辛。康克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92年4月22日12时04分逝世。

        下面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康克清临终时刻》一文片段:弥留之际,康克清对围在身边的子孙们断断续续地说:“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这时,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2月28日,81岁的康克清住进了医院,病因是感冒、发烧。可是,她坚持不住院,因为她心里惦记着许多工作: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医生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只住两天就出院,然而病魔无情,没料到这一住就再没能回来。3月初,一些领导同志去看她,她还特别提起即将召开的政协常委会和大会。大家劝她静心养病,可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康克清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想来看她,她对秘书说:“我是个闲人,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可她心里却总是装着别人。去年,康克清到广州住了四个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夫张碧梧一直陪着她。后来,康克清送给她一床被套。这次住院,康克清得知张大夫有两个儿子,又特意请人买来一床被套带到广州,并捎话:“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有两个儿子。现在补上一床,请收下。”康克清对身边的同志说:“张大夫是个好人,该做的工作她都做了,不该她做的她也去做了,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4月初,清明节快到了,病榻上的康克清更加思念她的亲密战友和伴侣朱德同志。从1976年朱德同志病逝至今,每个清明节,她都带领儿孙到八宝山去祭扫,即使在外地,她也要赶回来。这次她实在去不了了,儿孙们带着她的嘱托和对朱老总的一片深情来到了八宝山。朱老总逝世16年来,她未能亲自去扫墓,这是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4月10日中午,康克清突然呼吸困难,双唇颤动,血压下降,医生立即进行抢救。她的一个孙子贴着她的耳朵问:“奶奶,我们是不是把您的骨灰和爷爷的放在一起?”她点了点头。“其它的事由组织来安排,是吗?”她又点了点头。1992年4月2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儿童工作的开拓者康克清永远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康克清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要。”这正如她的一生——坚定、质朴,而又善良……
  • 东北大学复校
    全文 
      1993年4月22日,东北工学院更名暨恢复东北大学校名。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成立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曾是东北最高学府,从1928年张学良兼任校长起,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大学,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大学又第一个成为流亡大学。东北解放后,1949年3月东北大学一分为三,分别并入现在的东北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农学院。近年来,老东北大学的海内外校友强烈希望能恢复东北大学校名,1993年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复校后的东北大学,将逐渐建成一个集理、工、法、商、文、管理学院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更多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受张学良将军委托,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理校长、93岁高龄的宁恩承教授作为张学良本人的代表,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今天的复校庆典,并为张学良亲笔题写的“东北大学”校牌揭幕。
  •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1974年)。尼克松是美国史上唯一一位当过两届副总统与两届总统的人,但也是唯一一位于在位期间,以辞职的方式离开总统职位的美国总统。

        1946年,尼克松当选美国众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在1952年与1956年两度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搭档参选并获得胜利,在1953年到1961年间,担任了两届副总统职务。1960年尼克松竞选总统,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又在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落败而暂时离开国家权力中枢。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顺利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美国总统,1972年又连任第47届总统。他在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事件曝光之后(授权非法闯入民主党在水门饭店的总部,并下令掩盖事件真相,事后福特总统给予尼克松特赦,以便缓解全美上下在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辞职后出现的分歧。)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成为唯一一位由于辞职而离任的美国总统。

        在尼克松的任期内,将美国军队撤出了越南,逐渐结束了那场使国家陷入危机的战争。透过乒乓球活动尝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支持其进入联合国,史称“乒乓外交”,改善了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关系。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大陆,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中国大陆的7天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关系正常化,美中苏三角外交的态势开始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4年4月18日,尼克松在新泽西州家中突患中风,4月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在他的墓碑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

        他先后撰写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领袖们》、《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等著作。
  •   1995年4月22日,2500名日本警察机动队和自卫队防化部队对宗教组织奥姆真理教进行了全面强制性搜查。

      在严密封锁的山梨县上九一色村真理教机构驻地,警察用焊枪打开了“真理2号、3号、5号”等三座库房被锁死的大门,里面的景象令人震惊:化学药品、容器堆积如山!药品中有制造“沙林”毒气的初级原料,还有作为稀释沙林溶剂的试剂及其它化学制品,直径50厘米、高60厘米的金属密封桶就达600多个。此外,还有许多铝合金及玻璃容器。仅这些物证就说明,这个组织已经违反了日本消防法和危险物品取缔法。

      奥姆真理教成立于1984年,1989年注册为宗教法人组织:其创始人麻原彰晃曾开药店,有过卖假药的劣迹,该组织的“奥姆”一词取自梵语“创造宇宙”(A)、维持(U)和破坏(M)。他们自称是“原始佛教与印度瑜伽为根本教义的真挚的团体”。他们以信教后可以行空、潜水、透视等邪说蛊惑人心,网罗了近万名信徒,在日本建立了29个支部和道场,在海外建立了4个支部,他们有一家供试验新药的医院,还从事商业活动。

      该组织的行动也异常诡秘,在这次大搜查中,还查获到一架前苏联制“米尔——17型”直升机;7亿日元现金和10千克金块,当警察搜查他们的医院时,竟发现了6名服药后处于昏迷状态而被监禁的男女信徒。警察当即逮捕了在场的4名医生,更重要的是,麻原在去年3月就曾表示与国家与社会为敌的姿态,并扬言要使用“沙林”毒剂。种种迹象使警察厅有理由将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与该组织联系起来。但是麻原已经潜逃,真理教海外支部仍声称该组织与地铁毒气事件无关。
  •   1995年4月22日和23日,以图西族为主的爱国阵线武装强迫基伯奥难民营的胡图族难民返回家乡,并动用武力,打死2000多难民。这一惨案震惊世界,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纷纷谴责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事件,要求立即停止暴行,呼吁对此案进行调查。卢总理特瓦吉拉蒙古23日对惨案深表遗憾,但称政府军开枪出于自卫。27日卢总统比齐蒙古宣布同意国际社会进行调查。事发后,几万名胡图族难民已逃离,但仍有2500多名滞留基伯奥难民营。
  •   1997年4月22日下午,秘鲁军警对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实施突袭,解救在那里被“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扣押的72名人质,并获得了成功。

      据报道,突袭行动是从当地时间下午3时20分开始的,进行了大约40分钟,参加行动的秘鲁武装人员共140名。

      早在今年1月,秘鲁军队就已经挖掘了一条秘密地道,通往大使官郏突击队员也早就不断地进行了攻击大使官邸的沙盘演练。攻击行动之所以选在下午,是因为这时劫持者最没有戒备。为了出其不意,突击队员还分别从官邸各部位进攻,然后一兴从屋顶歼灭当时正在一楼玩足球的游击队员。在整个行动开始前10分钟,人质已通过一个隐蔽的无线电接收器知道了这次行动。这个接收器是几个月前被秘密偷运进官邸的。

      突击行动结束后,秘鲁总统藤森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宣布:被扣押在日本大使官邸的人质全部获救,其中有1人死亡,25人受伤;秘鲁军警有2人被打死,游击队人员14人全部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