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7年2月5日,章太炎的老师,主持诂经精舍31年之久的俞樾去世。
俞樾,1821年生,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一诗博得阅卷官曾国藩的击节赞赏。其后,他便以“春在堂”为其诗文集总名。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等职。他学识渊博,撰述众多,其中《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成为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著作。
俞樾还非常重视小说、戏曲对教化的作用,曾将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改编为《七侠五义》,颇受世人欢迎,得与原书并行。章太炎在学术思想上深受俞樾的影响。
-
大清银行,1905年在北京创办,始称户部银行,由户部(度支部)筹设,额定资本银400万两,官商各半。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性质。是第一家中国的中央银行,也是第二家现代化银行。
1912年2月5日,大清银行经全体股东一致呈请,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改为民国政府的金融机构,称中国银行。2月5日开始营业。财政总长陈锦涛在开业讲话中指出,中国银行将着手于统一纸币和办理国库,并且声明不接受外人购买股份。
-
1919年2月5日原第二国际恢复,即所谓的“伯尔尼国际”,亦称“黄色国际”。
第二国际原名是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公开背叛了无产阶级,沦为社会沙文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普遍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以推动世界革命。1918年底,西欧各国社会党左派集会于彼得格勒,并在第二年1月,在莫斯科通过《告39个共产主义团体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原第二国际中的美、英、法、德等26个右翼社会党和“中派”代表迫不及待地于2月3日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会议,选出所谓社会主义“国际”执行委员会,5日公开宣布第二国际恢复。由于它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支持帝国主义战胜国操纵的国际联盟,因此它也是一个黄色的、背叛的、变节的国际,故又名“黄色国际”。
-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年轻人华莱士对杂志文章颇感兴趣,且具有缩写的非凡天才。他决定和妻子利拉·艾奇逊一起出版他们称为《读者文摘》的一种袖珍杂志。他们仅以5千美元的资本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非法酒店楼下开设一个办公室,开始征求订户。1922年2月5日第1卷第一册正式出版。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向读者通报信息,给读者以娱乐、鼓励和指导。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在精神上保持年轻”,篇幅为一页半。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行。现每月发行。这是一本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内容丰富的家庭杂志。它所涉及的故事文章涵盖了健康、生态、政府、国际事务、体育、旅游、科学、商业、教育以及幽默笑话等多个领域。
《读者文摘》是当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它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并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这份每月出刊的杂志文章风格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广阔,且多富含恒久的价值和趣味;同时,它还致力于为各个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信息、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激励精神。它所涉猎的主题有健康保健、大众科学、体育运动、美食烹饪、旅游休闲、金融与政治、家居与园艺、艺术与娱乐、商业与文化。其他固定的专栏还包括了笑话、谜语、测试、动画及读者来信。《读者文摘》是以通过为各个领域的读者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尽可能广大的读者群的。
-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九三学社成员。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被誉为当代毕升。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向他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第三个获得此奖的科学家。
曾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小学,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5年开始主持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与电子出版系统并取得成功。1992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200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2月13日11时3分因病在北京去世。
-
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纾翻译与王寿昌合译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一时风行全国。
-
粟裕,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任教导队班长,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1934年参与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遗队转战闽浙赣皖。后挺进浙南,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浙区委书记。参与开辟和发展苏南、苏北、苏浙抗日根据地。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苇岗、黄桥、车桥等战役战斗。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与谭震林一起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又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莱芜、孟良崮战役。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组织指挥了豫东、济南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9年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4年2月5日逝世。
-
直布罗陀南北长4.62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海盗出没列强觊觎的地方。这里,防堤像一只长臂把海湾分成内港外港。山坡大部分被绿色丛林覆盖,现代化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式的民宅依稀可见。远处的一座城堡是公元8世纪初摩尔人在这里登陆后建的。1410年西班牙又收复了直布罗陀。
拉利内阿城同直布罗陀仅有一道栅栏之隔。中间有一个哨所,大门关闭着,上面高挂着英国国旗,几个持枪士兵在这里巡逻。一条长长的水泥道一直延伸到岸边,那是英国人修的军用机场。沿着栅栏向东走,便是一片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夹杂在沙石里的各种贝壳发出斑驳陆离的光泽。从这里看去,直布罗陀形似一只雄狮昂首挺立,傲视大海。只是这通向绝壁断崖的铁栅栏似乎同这周围的旖旎风景很不协调。
50年代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丘和沼泽地。由于这里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沙软滩平,有许多理想的天然浴场,西班牙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从60年代初开始吸收外资,在这一带开辟了旅游区,北欧人便蜂拥而至。如今,太阳海岸已被誉为地中海的一颗明珠,每年接待数百万外国游客,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西班牙和英国关于直布罗陀的争端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1702年西班牙爆发了王位继承战争。1704年英国和荷兰军队攻占了直布罗陀,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了乌得勒之和约,西班牙把直布罗陀让与英国。后来西班牙几次大动干戈企图收复直布罗陀未成。1969年西班牙以一道栅栏封锁了同直布罗陀的边界,断绝了运输、邮电和通讯等一切联系。这道栅栏给两边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许多家庭被分离,亲友们虽近在咫尺,却不易相见。
1984年9月,英国保证西班牙人在直布罗陀生活、工作和购置财产。西班牙也同意放松对这里的边境限制。经过两国的努力,1985年2月5日凌晨,直布罗陀陆地边界在关闭了16年之后重新开放,栅栏两边亲友又能够团圆了。
-
1994年2月5日中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最初,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目的是为了向香港供电。1980年代初,香港的电力供应曾一度紧张,为抓住此商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和广东省政府计划在靠近香港、广州、深圳等电力负荷中心的深圳市大鹏镇境内建设一座核电站,因选址在大亚湾畔的岭澳村,故命名为大亚湾核电站。该电站引入香港的供电商参股,并将所发电力的大部分售予香港。但在筹备期间,因早前国外先后发生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尔事故,发生了大量香港民众集会反对建设核电站,以及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商讨香港最终归属等事件,而延迟了核电站的建设。为消除各方顾虑,电站引进了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和英国的常规岛技术装备进行建造和管理,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历经种种坎坷之后,大亚湾核电站终于在1987年开工,使用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安装两台90万千瓦发电机组(实际功率2*98.4万千瓦),分别于1994年2月和1994年5月并网发电。
在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后,中国政府决定在大亚湾核电站东北方向一千米处继续建造一座新的核电站,定名为岭澳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规划安装4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97年开工,于2002年7月和2003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安装两台压水型反应堆发电机组,技术上采用了大亚湾核电站的翻版改进,内部布局亦十分相似,并增加了设备国产化率。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东北侧,同样为两台压水型反应堆发电机组。
大亚湾—岭澳核电站所在的广东省目前有一座可为核电站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配套的抽水蓄能电站,即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广东省从化市,安装8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大亚湾—岭澳核电站目前共有4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80万千瓦。在组织结构上,分为二个实体。
大亚湾核电站的业主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股东有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75%)、中电控股有限公司(25%)
大亚湾1号机组装机容量90万千瓦,1993年8月并网发电。
大亚湾2号机组装机容量90万千瓦,1994年2月并网发电。
岭澳核电站的业主为岭澳核电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有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100%)
岭澳一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2002年2月并网发电。
岭澳一期2号机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2002年9月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