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日
秋分日,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 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 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
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能越少。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对于中国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与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后是春分日,3月23日前后是 秋分日。
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 《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时节多加健身
南方的气候由这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季,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 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 散步、打球、 游泳、洗冷水浴;或练 五禽戏,打 太极拳、做 八段锦、练 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 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 疟疾、 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 胃病、老慢支、 哮喘等的复发,患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 咽、 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 百合、 银耳、淮山、秋梨、 藕、 柿子、 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
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
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在岭南地区,四邑(今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
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主要农事:
一是中稻要加强后期水浆管理,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技术,收获前断水不宜过早,以收获前5-6天断水为宜。这样能提高根系活力,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瘪谷。
二是适时分期采摘新棉,坚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
三是制订秋播规划,做好秋播种子余缺调剂和串换工作。三麦、蚕豆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
四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播种定植。在田蔬菜加强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五是家畜秋季配种,继续加工贮藏青粗饲料。家禽秋孵。开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强成鱼饲养管理,防治鱼病,增投精料,促进成鱼快长,分期捕捞上市。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天气变化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 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 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温度变化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能越少。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对于中国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与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后是春分日,3月23日前后是 秋分日。
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 《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时节多加健身
南方的气候由这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季,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 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 散步、打球、 游泳、洗冷水浴;或练 五禽戏,打 太极拳、做 八段锦、练 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 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 疟疾、 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 胃病、老慢支、 哮喘等的复发,患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 咽、 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 百合、 银耳、淮山、秋梨、 藕、 柿子、 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习俗由来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竖蛋习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四邑(今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拜神习俗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
主要农事:
一是中稻要加强后期水浆管理,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技术,收获前断水不宜过早,以收获前5-6天断水为宜。这样能提高根系活力,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瘪谷。
二是适时分期采摘新棉,坚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
三是制订秋播规划,做好秋播种子余缺调剂和串换工作。三麦、蚕豆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
四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播种定植。在田蔬菜加强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五是家畜秋季配种,继续加工贮藏青粗饲料。家禽秋孵。开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强成鱼饲养管理,防治鱼病,增投精料,促进成鱼快长,分期捕捞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