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节期间,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做好必要的防备工作很重要。

  •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2020年入梅时间:长江中下游于5月29日入梅;2020年出梅时间:预计7月中旬。…[详细]
    中国现行历书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小暑后逢第一个末日 ,即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出梅。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详细]
    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详细]

    扫描微信梅雨天气随时掌握

    天气网二维码
    天气网微信帐号,输入城市名自动获取城市天气。…[详细]

    梅雨农谚

    梅雨农谚大全
    梅雨农谚大全
    我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详细]

    梅雨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梅雨天气是春末、夏初季节,在中国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带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其为梅雨。梅雨期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小,因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正常收获,常导致作物发育不良和籽粒发芽霉变,同时也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梅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上。水稻是沼泽作物,耐涝能力较强,但遇梅雨天气仍可能使水稻遭受较大危害。梅雨天气一般历时1个多月,此时降雨量大,地面积水,空气湿度大,太阳辐射弱。双季早稻正处于生长中后期的孕穗成熟期,植株茂盛,透气性差,易发生纹枯病等病害。另外,如造成涝灾则危害更大。孕穗期受涝,部分稻穗会死亡,有的虽然抽出穗,但多畸形稻、无小穗的穗或空瘪粒的穗;抽穗期受淹,植株缺氧,致使根系早衰甚至腐烂,不能吸收足够的养分,造成叶片早衰,因此会产生白穗、畸形穗,多秕谷,对产量影响大;水稻成熟期如遇连续阴雨,会因田间湿度过大,造成稻穗发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