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所在位置 : 天气网 天气生活 旅游 正文

轻松徒步!赏遍世间美景,我有这些基本的徒步技巧!

2016-12-12  来源:天气网  【字体:  

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徒步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穿越前看看这个,可能会对你有帮助哦~

步行方法、步伐及节奏

1、移动重心一条线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双脚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摆动提出去的。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

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步伐: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2、小步伐,慢慢走。

户外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比较,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运动时间长而且运动过程中要背负上个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长时间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样,马上就会喘不过气来。建议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闲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着走。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就已经觉得累的初学者,大多数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则呈现胶着完全没有参与运动。相对地,登山老手为了让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初入门者只要徒步过程中大方地摆动手臂走,全身肌肉就会得到很好的参与活动。

登山初学者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的就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此外,因为身体为了行走中困难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请各位要确实地抬起脚,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

3、全脚掌,稳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见上面坡度的定义)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5、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切切!!!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行进与休息

1、行前热身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

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花5-10分钟做伸拉热身运动。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

行前花少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刚开始登山徒步,不要逞强赶速度。步行山路要花很长的时间,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有的人急于上山顶,所以开始就急于快速赶路象跑步一样,用这种方式的人,休息次数多,后半段路程不仅速度减缓,有的甚至已累到走不动。

刚开始起步,速度稍微放慢点,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通常刚开始的30分钟内,都要给队伍一个休息调整时间,队员可以利用这个休息调整时间调整鞋带、背包、衣物的减增等。

2、行进时间有规律,疲劳现前要休息。

登山徒步的休息方法,分小休息与长休息。无论小休息与大休息,这样一种登山重复休息模式,目的都只有一个:防止疲劳,让身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精神更利于行走。

通常登上徒步大多采步行四十至五十分钟、休息十至十五分钟的方式;建议初学者采步行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休息三至五分钟的小休息模式。这种方法在长时间步行时可以让人觉得不容易累。当然,另外也是要考虑队员的身体状况及后续行程来随机应变,灵活分配休息时间。即使走不到十五、六分钟,看到景观不错的地方或是想歇口气时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的。 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会累之前要休息”。为更舒适、安全地走远路程,减少疲劳的感觉,把体力保存到最后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休息次数如果太过频繁及冗长,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达目的地,这样反而更累。所以为了掌握自己行走的节凑与休息的步调,请认真明细记录下自己步行时间的纪录,掌握个人的行走节凑。

通常登山徒步过程中的小休息,以3-5分钟内比较适宜,以站着休息为止,调整节凑与呼吸,可以就着这个时间补充下行动粮及水分。还可以等下其他的队员。 长时间的休息,可以卸下背包,站立调整呼吸回复正常后再坐下休息。休息时要尽量放松身体,让身体充分休息。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哪怕是躺倒下休息也不妨。找一个树木残枝、岩石上的地方,以最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在上面休息。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无法充分休息,一旦气温下降,容易发生脚抽筋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找不到适当地点休息,坐在背包上也无妨。背包的背面朝上摆在稳定的地方,让腰的位置变高才能坐得更舒服。休息时要避免肌肉受凉,肌肉受凉特别是休息点选择在面向冷风的山脊时,也一样容易导致肌肉抽筋。

休息中可以做的事林林总总,例如用餐、补充水分、做伸展运动、确认路线、衣服的加减等等。建议休息采取主动休息的方法,主动做伸展运动,伸拉步行中常使用到的小腿肚、大腿、背部等部位的肌肉群。就算是花十至十五秒的时间做也一样对预防疲劳很有帮助。

小组的队形及分工

通常户外团队活动,都有一名正领队,2名以上副领队。队伍前面的由一名副领队开路,队伍后面由一名副领队收队,正领队于其他副领队穿插在队伍中间保持一个合适的呼应距离。所有队员最快不能超过前面领队,所有队员最后不要落后于后队领队。

前面领队,除了要经常注意步行速度外,若发现队员跟不上来,就要减速慢行:遇到前方有大岩石难以步行时,要寻找迂回的路线,所以他也是担任探路的人。通常副领队要由与领队实力相当的人担任。

为了不让成员走得七零八乱,从开始走到终点为止,全队要整齐行动。不切记!在山中严禁独自擅自行动!!如果个别行动,往往容易在途中迷路而与队友难以会合,不仅带给队友麻烦,严重者甚至遭到山难。事实上,团体成员分散也是造成很多户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队领队,通常是整个队伍力行走能力最强的队员,因为他要按照整个团队的行走节凑来协调行走。后队领队不能让任何一名队员落后在你的后面!

徒步装备篇

登山杖:

在长途负重徒步中,双杖非常重要,甚至是必须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使用双杖行走,几乎可以减轻近1/3的负重;过河时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上坡和爬山时,可以助力;在遇到危险时,还可以起到支撑和援助的作用。

登山杖上的橡胶套是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在登山时,用那个大的(可以防止杖陷在石缝中)并且不要用那个保护杖尖的保护套,这是因为一方面,山路会磨穿杖尖上的保护套,另一方面,在遇到危险下滑时,杖尖上的保护套会妨碍登山杖插进地里;在柏油路或水泥路或公路之类的路上,就正好相反,最好使用杖尖上的保护套,可以减少杖尖的磨损。最后就是要保持一种良好的使用习惯,点杖借力,不要拖杖行走,要正确使用,才能保证登山杖的使用寿命。

登山鞋:

对登山鞋的要求基本就是中高帮、V底、防水性能好(户外徒步,雨天是无可避免的,更何况可能还要在冬天涉水)、便宜(因为损耗的很快,几乎2~3个月就要报废一双)。低腰的徒步鞋不适合负重行走。个人感觉现在好多牌子的登山鞋质量都不错,只要是符合上面的要求也就够了。

登山包:

包很重要,一定要选质量好的,个人认为,去休闲徒步用超轻包比较好,但时间再长的话,还是传统的的那种更适用。

防雪套:

在长途徒步中,因为各种路况都能碰上,我认为防雪套还是很管用的,它不仅可以用在冬天防雪上,在经过一些“水泥路”(就是水+泥的路)时,可以避免成为“泥腿子”(要知道有好多时候,是没有洗衣服的条件的),并且在穿越时,还可以避免东西进入鞋子里(我的走路习惯就不是很好,经常会有小石子或草之类的东西掉进鞋里,带上防雪套就会避免),有的时候还可以防蛇。

防雨罩:

这个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防雨雪、防弄脏背包、防盗...

衣服:

对一般徒步来讲,对衣服的要求不高,一般的速干+抓绒+冲锋衣足够了,不同的线路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线路做调整。‘

头巾:

头巾或三角巾或那种脖套,魔术头巾都行,在尘土大的地方,当口罩;在山顶,可当成帽子带;在平常可缠在手腕上,当手绢用;头发乱了,可用来扎头发;还可以用来包扎、捆东西.....哈哈,想想好象都成万能的了,呵呵便宜多带几个保证你不后悔。

袜子:

袜子很重要,除了透气、保暖外,还得保护脚。反正,我最后都是穿那种加厚袜子的,普通厚度的厚袜子一般5~7天就磨破了,并且走到20~30公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地面硬的脚都痛,至于一般厚度的袜子,基本就是一天一双,并且导致脚上起泡。

头灯,快挂,口哨等

头灯:除了照明,在关键时还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多带几个快挂,用处很多,也很方便。

荧光棒:天黑了却没赶到目的地时,特别需要荧光棒,特别是在能见度低的天气(雨天、雾天等)。

口哨:想必大家都懂的,意外情况时求救提醒。

1、没钱肯定玩不了户外,玩户外的都是有闲钱的。

户外不是有钱人的天下,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只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别互相攀比,同样可以玩的开心,玩出水平来。

2、缺乏自助的精神,太依靠老驴爱做伸手党

其实户外讲究的是互助与自助,不是老驴不喜欢接受新人,而是人家总结了经验写成文章,摆在那你都不看,当然有些针对性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去找一下,但大多只要你有心是不愁找不到的,这个网站没有还可以去别的网站上看嘛,翻页不行,就用搜索。真要是不好找的问题,只要你问,老驴们觉得是个好问题,也乐于回答。

其实,户外就像一门学科,要成为老驴,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真有兴趣的学生自己会主动查资料、做功课,下课了他也会自己琢磨难题,这样自然水平提高的就快。而那些只是听课堂上老师讲两句就满足的学生永远不会成为好学生。

3、新人盲目购买装备,向高端名牌看,不考虑实用性。

当然,装备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免受痛苦,但有了高档装备不是就万万都能了,没有装备也不是就万万不能。

买装备关键是看你需不需要用,够用就行。比如,有人知道1500G的羽绒睡袋好,软和。可是仔细想过没有,你什么时候能用上,夏天能用吗,冬天即使去你能去几次,要是没人组织你还不一定去得成。

要是需要露营,可以租装备。实在没装备,还可以参加一日的活动,或者住老乡家,参加轻装的活动。这样有点经验以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可以按需购买,不盲目。

4、新人总是依赖领队的作用,对领队的角色认识不清。

领队是总体协调人,就像是总经理,班主任,他是掌握大方向的人。领队不必须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不等同于向导、背夫、会计或着策划、收队等角色,但他可以同时兼任这些角色(领队是主要任务不可变)。领队最重要的是要有突出的领导才能、号召力、判断力,关键时刻作出决策。

户外活动的组队往往是AA制,那么不但是活动费用上的AA,同样责任也应AA。比如,队员有义务管理好垃圾,注意环保,有能力的队员帮助能力差的队员,主动向领队申请担任某种任务,分担领队的压力。遇到困时,不慌张,听从领队的安排,并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人参加AA的活动多了,容易产生一种心理,认为这种既省钱又不用自己操心的活动很好,领队就应该是为队员服务的。这样的话,队员总也不动脑子,不但提高不了,而且如果哪次领队有一点疏忽就把责任全推到领队身上,要知道领队也是普通人,他不欠你什么,你的行为终归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看到这里的绝对都是真爱

想每位爱户外的人

都能安全自在的徜徉自然之中

去户外穿山越岭

去每个角落发现不一样的美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