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 > 天气新闻 > 正文

2017台风最新消息 台风活跃期结束12号台风今生成

2017-08-11  来源:天气网  【字体:  

天气网讯   根据2017台风最新消息显示,今年我国的台风活跃期结束,从监测到的数据来看,今年南海的台风较多。据美国和日本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的第12号台风榕树将在今天生成,预计会自娱自乐,不会影响到我国。

【十二号台风或将形成】热带扰动90W昨天在东经170度的超远洋附近形成,经过一天的发展,形态和强度发展迅速。今天上午美国方面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14W,随后日本气象厅也对它发布了烈风警报,预示着今年第十二号台风“榕树”可能在24小时内形成。它最大可能是在海上自生自灭,不会靠近我国。(据中国气象爱好者)

自7月下旬以来,今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季迎来了第一个台风活跃期。随着8月8日17时中央气象台对台风“奥鹿”停止编号,今年已有11个台风生成,在这其中,有6个台风是在7月下旬生成的。而从历史数据看来,往年7月平均生成约4个台风,且在7月下旬生成的台风一般不足两个。短短10天时间里生成的台风数量是历史平均数值的3倍还多,今年的台风是否过于“活跃”?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解释道,今年7月下旬以前,台风的生成数量及特点接近常年,但自7月下旬至目前,台风生成时段集中,台风强度整体偏弱以及南海台风生成数量偏多这三个明显的特点显露无疑。

今年7月下旬共有6个台风生成,分别在21日(第5号台风“奥鹿”、第6号台风“玫瑰”)、22日(第7号台风“洛克”第8号台风“桑卡”)、26日(第9号台风“纳沙”)和28日(第10号台风“海棠”)生成。台风的频繁生成与南海北部到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这一范围内的赤道辐合带提供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关系密切。

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尺度天气系统。它的移动、变化及强弱对热带地区的长、中、短期天气变化影响极大。自从7月中旬以来,在南海北部到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这一范围内的赤道辐合带非常明显并且逐渐加强,为热带扰动发展成为台风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此外,台风生成的热力条件在这片广阔的高温洋面上也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今年7月下旬台风生成个数明显偏多。

在今年7月下旬,有4个台风是在赤道辐合带中生成的,而且21日台风“奥鹿”和“玫瑰”在日本以东、北纬25°至30°的洋面上同一天生成,高拴柱认为相对于赤道辐合带中台风的生成情况,这一海域上台风的生成并不多见。他说:“往常台风多生成于副热带高压偏南的地区,今年7月下旬同时在副高偏北地区生成两个台风,这也是今年7月下旬台风生成个数较多的原因。”

时隔23年,今年7月下旬,西太平洋再次出现四个台风(“奥鹿”、“玫瑰”、“洛克”和“桑卡”)并存的情况。对此,高拴柱表示,这种多个台风并存的情况虽然没有规律可循,但也足以说明今年7月下旬台风生成数量较往年明显偏多。

根据往常全年台风生成的情况,7至10月中,8月台风生成最多,9月次之,然后是7月和10月。在这4个月中,强台风往往是出现在秋季,即秋台风,而在夏季生成的台风强度却不是最强的。具体来看,今年7月下旬生成的6个台风中,只有“奥鹿”和“纳沙”达到了台风及以上强度,其余4个(“玫瑰”、“洛克”、“桑卡”和“海棠”)仅为热带风暴级。

对此,高拴柱解释说,这4个热带风暴级别的台风均生成在沿海附近,从生成到登陆所经历的时间较短,留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时间不多。一般来说,台风生成4天至5天以上才会发展得较强,但是这4个台风都在沿海附近,平均寿命只有2天至3天。而且这4个台风都在南海海域生成,位置较为靠近,又同时存在,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互相争夺能量,也就导致它们每个发展起来都比较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台风季,南海台风生成数量偏多。资料显示,往年全年南海台风生成台风数为4个至5个,今年截至目前已生成4个(“苗柏”、“塔拉斯”、“桑卡”和“海棠”),已经达到了往常全年的数量。

“目前看来,近期台风生成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们仍需根据今年台风生成的特点进行个例分析和预报服务工作。”高拴柱说。

台风常识

热门资讯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