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 > 天气新闻 > 正文

广州气象科技成果展展出重器 气象科技活动周开幕

2017-05-19  来源:天气网  【字体:  

天气网讯   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了气象活动科技周,在气象科技成果展上,相关单位和部门展出了很多气象科技重器,为此,我们也系统的为您介绍有关本次展览的相关常识。

5月21日,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周主题为“科技强国气象万千”,包括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的主会场活动和在全国开展的气象科技与科普资源开放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周的重头戏,在广州市科学中心举办的气象科技成果展,无疑将成为一场展现气象科技创新成就的盛会。活动举办在即,展会上将有哪些气象科技“重器”亮相?如何在看“热闹”的同时看出“门道”?在此为您抢先揭晓。

NO.1气象预测预报靠哪些“利器”支撑?

虽然说天气预报准确率不可能达到100%,但近年来我国气象预测预报水平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走进展览区,大家可以看到切实的数据: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7.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9%、85.1%;暴雨预报准确率较2015年提高22%;全国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8%以上;大城市预报时间分辨率由12小时精细到6小时……

在越来越准的天气预报背后,有哪些“神秘”技术作支撑?届时,十年磨剑而出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全国陆地区域5公里分辨率的0-10天的精细化气象要素格点预报业务、集合天气预报、MICAPS4.0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业务系统等亮相展会,为公众呈现成就天气预报的幕后英雄。

当然,如果你关注台风行踪是如何被“捕获”的,那么对展会上的台风预报技术区一定不会失望。要知道,我国的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自2012年以来明显优于日本,2014年以后路径预报误差优于美国。

还有人关心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厄尔尼诺现象,不妨去了解一下我国最新的气候预测技术、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服务,或许会对全球变暖有更深刻的认识。

NO.2观云测天可不是抬头看天那么简单

对天气气候进行预报的前提是掌握丰富的观测资料。而气象观测其实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

展会上呈现给公众的将是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体量庞大的观测站网,涵盖地面、探空、雷达、风廓线、GNSS/MET、环境气象、海洋气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立体综合观测。在中国本底温室气体观测网络、极地天气气候观测、气象计量业务、气象探测试验基地、云/降水自动观测新技术、雷达测风技术、云和强对流的雷达综合观测研究、闪电观测技术研究等展区,你会发现气象技术“上天入地”的另一面。

当然,最让人瞩目的是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40余年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起步晚于欧美近20年的情况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世界气象卫星领域如今已形成中、美、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迄今为止,我国成功发射了15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保持8颗在轨运行。其中,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静止气象卫星之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那么,天地间获取的海量气象数据是如何被处理应用的?公众可以在现代气象信息业务展区看到气象数据波澜壮阔的生命史。其中,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是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

NO.3现场体验发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气象服务

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天气带来的影响,也享受着各种气象服务。2016年全国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为87.7分,较2015年提高0.4分;城市公众和农村公众对气象服务满意度分别较2015年提高0.4分和0.5分。

在本次展会上,服务于工业、农业、水利环境、林业畜牧、商业外贸、航空航天、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旅游保险、科技教育、粮食能源、体育卫生、国防外交、军事等多领域的酷炫气象产品,将展开同台比拼。

公众将能看到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长时效、快速滚动订正的精细化格点化服务产品体系,包括全国3公里格点地面实况数据融合产品,1至3天逐3小时、4至7天逐6小时、8至15天逐12小时精细化预报产品等。此外,精细化作物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天算”气象指数保险基础平台、风能太阳能预报技术、水文气象服务专业产品、交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航空气象服务产品等融合于不同行业的气象顶尖科技成果也将一一呈现。

NO.4掀开一角看气象科学家在研究什么“大招”

在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气象科学家也会与公众分享多年耕耘取得的科研成果。中国气象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与科学试验将纷纷亮相,以更接地气的姿态迎接公众检验。

未来五年中国气象局将在哪些科研领域发力?在展会上,公众可以一探究竟。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正在推进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预报、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与气候系统模式、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等任务。这些科研任务若取得关键性突破,将对我国天气气候预测带来重大变化。

面对怎样更科学地预报降水、台风、雷电等问题,科学家将以通俗的方式展示他们最新探索的答案。东亚副热带季风是如何变化的,青藏高原怎样驱动风云变幻,近千年东亚气候发生了何种改变,雾和霾与大气之间有什么“纠葛”?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来展区与科学家交流吧。

同时,此次展会还将展示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中国干旱气象科学试验、华南季风降水试验和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等最新科研成果,科技爱好者绝对不可错过。

为您推荐

热门资讯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