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网  12月07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12月07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全部展开 
  •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   1941年12月7日凌晨(夏威夷时间),日本以大量海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致使停泊在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史称“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端,与驻有美军的关岛、马尼拉港构成锥子形,插向西太平洋,是日本南进扩大战争的主要障碍。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策划袭击珍珠港,以保障南进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

      战前,日本进行了周密准备,欺骗麻痹美国。因此,直到大战在即,夏威夷岛上的美军仍毫无战斗准备。

      1941年11月18日前后,日军以第6舰队27艘潜水艇并载有5艘特种潜水艇组成的先遣舰队,分别从横须贺、佐伯湾出发,分3路,直扑夏威夷,担负侦察监视和截击美舰队的任务。26日,以第1航空舰队6艘航空母舰为基干而组成的突击舰队,从单冠湾出发,沿北方航线隐蔽开进,赴瓦胡岛北面预定海域,担负空中突袭珍珠港的任务。12月2日,先遣舰队和突击舰队同时收到“12月8日(东京时间,夏威夷时间为7日)为空袭日”的通知。“空袭日”选定在星期天。

      12月7日4时30分,当突击舰队顺利到达瓦胡岛以北,即展开组织进攻。5时30分,2架水上飞机对瓦胡岛及其附近海面进行侦察。354架舰载机用于空袭,分为两个攻击波。第一波183架,第二波171架。6时,第一波起飞,由云层上空悄悄飞向珍珠港。7时15分,第二波起飞。是日天气晴朗,为日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条件。7时49分,突击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下令全军展开突击。此时,美太平洋舰队主力,除3艘航空母舰离港出海执行任务外,其余共94艘舰艇,整齐地停泊在珍珠港内,美海军官兵大都离舰上岸度假去了。岛上的387架飞机成排停放在机场,飞行员多数不在机场。高射炮旁也只有少数几个炮手值勤。7时30分左右,美雷达兵多次发现有强大机群飞临,却误认为是己方飞机,未加防范。

      7时55分,第一波突击机群开始实施连续45分钟的首次突击。8时40分,顺利返航。8时55分,第二波突击机群实施突击,与此同时,先遣舰队中的特种潜水艇偷入港内,攻击美舰。9时45分,突击全部结束。

      日本对珍珠港的突袭以损失飞机29架、特种潜水艇5艘的微小代价,炸沉炸伤美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击毁美机约180多架,毙伤美军3500余人,摧毁和损坏了港内、岛上的大部分设施,取得巨大战果。美太平洋舰队遭此打击,完全丧失了元气,在以后的6个月时间不得不躲入偏海,暂避锋芒。日本得以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猖獗一时。然而,也正是由于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才促使美国坚定地走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前台。
  •     蓝色弹珠(英语:The Blue Marble)是一张在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45,000公里(28,000英里)之处。[1]这张照片是迄今为止最广泛流传的照片。它是少数能把整个地球清晰地拍下来的照片,正因拍摄当时太空船正背向太阳。此时,对于身在太空船上的太空人来说,地球的大小就像小孩子的玩耍的弹珠一样,因而命名。
        阿波罗17号太空船于美国东岸时间1972年12月7日凌晨12时33分被发射上太空,发射后的首几小时正值非洲大陆的白昼时份。再加上十二月份接近冬至,故南极洲亦正受到太阳正面照射。这张照片是于美国东岸时间早上5时39分(即协调世界时的早上10时39分),发射后5小时6分钟[2],即太空船离开环绕地球轨道前往月球后的1小时48分钟时所拍摄的。这张照片的官方名称为“AS17-148-22727”。(其前一张照片,与22727几乎一样的AS17-148-22726亦同样被用作地球影像之一。)
        “蓝色弹珠”是第一张能清晰地拍到地球发亮一面的照片。向外发放这张照片的当时,正值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片环保主义热潮,这张照片往往会加上“地球的虚弱”、“容易受伤”和“被浩翰的太空所隔离”等的字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档案保管员迈克根特利更推测说“蓝色弹珠”是在人类历史中最被广泛流传的照片。
  •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这就是郑律成21岁时为八路军谱写的进行曲,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成千上万的战士唱着这支歌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

      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1918年他出生在朝鲜南部全罗南道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他父亲是个爱国者,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他一边在沪宁道上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1937年10月,19岁的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并于1939年1月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天傍晚,郑律成参加完一个群众大会,站在半山坡上,看到战友们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成群结队地奔向各自的岗位;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威武雄壮,全城内外歌声四起……。这幅雄伟壮观的图画,深深地印在郑律成的心中。著名的《延安颂》就这样在他胸中酝酿成熟。他请莫耶写好歌词,很快就谱出了乐曲。后来在毛泽东参加的一个晚会上,郑律成亲自演唱了这首歌。“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这支歌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至海外。当时,很多革命者正是唱着这支歌,寄托着对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思念;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披荆斩棘,冲破艰险,奔向延安,投入革命洪流。在延安,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延安颂》的歌声。很多人知道郑律成的名字,都是从听他的歌《延安颂》开始的。

      郑律成从1937年到1942年,一直生活、战斗在延安,很多曾经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如果说群众的歌声象烈火,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在延安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秋收起义、井冈山业绩、遵义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这些都激励着年轻的郑律成,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食粮。在音乐家冼星海写成的《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他同公木合作,写了《八路军大合唱》,把自己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谱进了乐曲。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上,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以后它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郑律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到1976年12月7日他病逝的时候,为人们留下3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世界上两个国家的军歌都出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一人之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都是他谱写成的。
  •     1980年9月以色列贝京政府正式批准了一项在地中海和死海之间开凿运河的计划。这项计划打算引地中海水流入死海,利用巨大落差发电。引水运河将经过加沙地带。这是以色列政府企图继续占领加沙地带并损害约旦利益的发电工程计划。倘若引水工程完成,死海水面将上升,约旦在死海南端的大型化工工厂将被水淹没。

        死海湖面比海平面低392米。以色列计划由加沙的卡梯夫以南到死海沿岸的埃因·博刻克开挖一条1100公里的水道,将地中海水引入死海。其发电量将等于以色列全部能源需要的15%。这项工程计划8年完工,投资将达7亿美元。

        以色列这一工程计划遭到埃及、约旦、巴勒斯坦人民以及阿拉伯各国的强烈谴责,他们指出这一计划是贝京政府妄图长期霸占加沙地带、继续执行损害阿拉伯国家利益的侵略扩张政策,也是违反国际准则的。

        联合国大会特别政治委员会12月7日以114票赞成、两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以色列取消在地中海和死海之间开凿运河的计划。美国和以色列投了反对票。

        决议呼吁安理会采取措施制止这项工程,并且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对这条运河在约旦和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将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且提出报告。

        决议还呼吁所有国家不要参加这项工程。
  •   1985年12月7日,南亚七国区域合作首脑会议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议会大厦隆重开幕。在南亚地区历史上,七国首脑坐在一起共商区域合作大事,这是第一次。

      这次南亚首脑会议的主要日程,是成立南亚区域合作的正式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通过联盟宪章和一项联合宣言。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不丹国王旺楚克、印度总理拉·甘地、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出席了这次首脑会议。艾尔沙德总统主持了开幕式,并当选为本届首脑会议的主席。

      七国首脑在会上先后发表讲话。他们一致认为,南亚七国首脑坐到一起,是南亚历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利于促进地区合作和相互信任与谅解。他们还一致认为,南亚各国虽有种种差别和分歧,但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有进行合作的一致愿望。他们表示了这样的信念:南亚区域合作将是有希望的。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说,“七国领导人从各国人民的基本需要和要求出发,坐在一起进行有益的对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对话将是取得谅解和合作的基本形式”。他说,七国首脑坐到一起,表明南亚合作代表了历史潮流,显示了南亚人民能够对付时代的挑战。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指出,“我们人民过去的遭遇,我们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使我们有义务利用这次首脑会议的机会,加速实现我们各国之间和平、合作和协调一致的目标”。他说,南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相似的挑战,都需要消除贫困、饥饿、疾病和愚昧,发展区域合作能够加速这个过程。

      印度总理拉·甘地说,“南亚区域合作指出了一条实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所做的努力将加强多边主义和世界范围合作的力量”。他表示说,“印度欢迎南亚地区的多样性,我们赞成南亚七国主权平等。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互相学习和帮助”。

      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指出,南亚各国都对加强区域合作负有重大责任。他说,“一旦我们事业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它将给我们各国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不丹国王旺楚克、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和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也在讲话中强调了发展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他们表示将为建成南亚区域合作的大厦做出贡献。

      开展南亚区域合作,是孟加拉国已故总统齐亚·拉赫曼1980年5月最先倡议的,得到南亚其它六国的赞成和响应。
  •   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发生7.1级强烈地震。初步估计4万到4.5万人死亡。

      亚美尼亚共和国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苏联外高加索南部,与土耳其和伊朗接壤,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11.9万,城市人口占66%;其中主要是亚美尼亚人(约272.5万)、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

      亚美尼亚共和国有24座城市,首都埃里温。这次地震距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仅50公里,列宁纳坎西边不远的基洛瓦坎市受灾也十分严重。

      亚美尼亚共和国地处高原山区,海拔达3000—4000米。

      亚美尼亚具有发达的集体化农业和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有色冶金、机器制造、化学工业、生产建筑材料工业、纺织和食品工业。葡萄和果树栽培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有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