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当前位置:天气网  10月07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10月07日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全部展开 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9年,英法发舰带同新任驻华公使,前往北京换约及建立使馆。咸丰不欲与两国使臣见面,命僧格林沁暗中诱击两国部队,双方在大沽发生炮战,英法军受创而去。1860年英法援军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僧部又掳去英国之谈判代表,并将其中多人虐死。为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轻蔑英国及法国,联军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10月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被中国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静宜园是曾经存在于北京西山余脉香山上的皇家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在清乾隆年间建造完成并定名,后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浩劫中损毁,1913年成为辅仁大学发祥地,现在是香山公园。香山和静宜园是三山五园中的一山和一园。
  •   1864年10月7日,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硬把中国西部的常设卡伦(“卡伦”,为突厥语,是清政府为了盘查商旅、管理游牧等而设在中国城镇附近的军事哨所,距国境界远的上千里,与边境线是两回事),列为分界的标志之一。1862年—1864年间,中俄两国在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举行勘分西界的多次谈判。谈判前,沙俄出动大批侵略军,向中国常驻卡伦逼近,占领了他们任意确立的“国界线上”的各个战略据点。谈判中,俄方肆意歪曲《北京条约》,坚持所有边界线都依中国常驻卡伦划界的荒谬主张。并以中断谈判相威胁,在俄国压力下,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结果,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就连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界湖特穆尔图淖尔(今伊塞克湖)也被划为沙俄的内湖,沙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全境已归哈萨克。条约签署后,现代中国北部边疆已大致成形,除中国和外蒙古的边界外。
  •   1885年10月7日,尼尔斯亨瑞克大卫玻尔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1911年,玻尔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第二年3月,他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那里的实验室领导人卢瑟福刚完成了一个开创原子时代的工作:证明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它的尺度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卢瑟福的发现使玻尔认识到,原子世界的奥秘和量子有密切关系,经典的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现象。

      为了证实这种想法,玻尔不分昼夜地工作。他提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由原子核外的电子决定,而放射性元素放出的a粒子及电子,来自原子核;在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上,原子序数比原子量更根本。

      1912年7月,玻尔回到丹麦。通过曼彻斯特的研究,使他从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领域这个观念向前跨了关键的一步,形成了把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用于决定原子状态的想法。

      1913年初,玻尔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原子系统只能处在一系列不同能量的稳态上;2.原子系统可以从一个稳态跃迁到另外一个稳态,这时伴随着光量子的发射或吸收。原子系统有一个能量最低的稳态。

      玻尔的理论随即在卢瑟福的实验室里接受了氦原子光谱实验的考验。当时新发现了一系列谱线,发现者认为它们是氢原子发出的,但是和玻尔的理论不合。玻尔指出这是氦发出的,而不是氢原子发出的。实验证明正是如此。这个理论随即被用于分析各种谱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玻尔接着提出了著名的“对应原理”。按照这个原理,经典的辐射理论不但在具有很大量子数的稳态之间的量子跃迁这个极限情况下成立,而且在量子数不大的稳态之间的跃迁也应有所反映。但是如果同时接受原子模型和经典电动力学,必然导致能量·动量不守恒的结论。不过实验证明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1925年7月玻尔预言:“经典电动力学所需的推广,要求人们探索到的对自然的描述来一次深刻的革命,对此必须有所准备。”

      这次革命在几个月之内就发生了。这是由年轻的海森堡在玻尔的“对应原理”引导下掀起的,其后经过玻恩、约当、狄拉克、薛定谔等许多物理学家的努力,一门描述原子现象的新的力学——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了。这是以玻尔为领袖的科学家集体作出的划时代的贡献。三十年代是物理学变化急遽、新发现层出不穷的年代。1936年费米在罗马做的慢中子对原子核的反应实验,使玻尔发展了“复合原子核”的理论。玻尔指出,原子核可以设想为一只浅碗,碗里装有许多小球,它们是质子和中子。中子和原子核的反应,相当于用一个小球来撞这碗里的小球,使得碗里的小球都动起来。如果撞入的小球速度很低,碗里的小球的速度都不够大,不能逸出碗外,这时,碗里的小球就多了一个。这就是复合原子核的概念,不过这个复合原子核是处在很高的激发态上的,而原子核是不能长时间处在激发态上的,这些小球彼此撞来撞去,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便会有一个或几个小球集中了足够的能量,获得足够大的速度,离开浅碗。这图像与液体分子从液滴蒸发出相仿。玻尔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38年秋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人和南斯拉夫的萨维奇证明铀和钍被中子轰击后产生放射性镧的同位素。德国的哈恩和斯特拉特曼用很精确的化学方法于1938年底证明铀受慢中子轰击后产生放射性钡的同位素,镧和钡都是元素周期表中靠中间的元素。这个新发现震动了科学界。在瑞典的梅特纳和弗里许经过详尽的分析后意识到,这很可能是铀原子核的裂变,就是铀在慢中子的轰击下裂成两片质量与电荷大致相等的碎片,而且在裂变过程中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后弗里许在哥本哈根用实验证实了这个观点。玻尔马上认识到这个发现的极端重要性,很快地从复合原子核和原子核的液滴图像出发,结合统计物理的方法,建立起原子核裂变的理论。这又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对后来原子能的应用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1943年,玻尔不得不逃离纳粹占领下的丹麦,经过瑞典转到英国和美国,马上参与了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原子弹尚未试验之前,玻尔就指出,如果原子能掌握在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手中,这种能量就会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如果它被滥用,就会导致文明的毁灭。
  •   1888年10月7日,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当时的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艇25艘。后续有舰艇调进。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舰队的舰艇总数达到42艘,吨位45000余吨。然而,成军仅仅6年之后,甲午海战一役这支庞大的舰队全军覆没。

      海军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中国本来没有海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凭船坚炮利,轰开了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才使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海军之为物,于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萌发了建立海军的思想。林则徐认为,海军乃西洋“长技”,中国也应学习,“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与之角逐海上,方能“制胜”。他的这一构想,后来被魏源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一语以概括之,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中国发展海军的历程是几经曲折的。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根本不明白,在封建生产方式的土壤上是产生不出强大的海军来的。鸦片战争后,一些清政府官员面对“人操舟而我结筏”的现实,也曾博访洋船图式进行仿造,但仍抱着旧的观念来看待海军这个新事物。40年代末,西方国家已在军舰上使用螺旋推进器。进入50年代后,英、法等国都开始了螺旋推进器蒸汽舰的建造。与此同时,木壳军舰也逐步被带有护甲的铁甲舰或钢壳军舰所代替。而中国的仿造者却只求船型相似,安脚踏水轮以求船之速,选坚实木料并蒙以生牛皮以求船之坚,以为靠手工匠人依样画葫芦,即可成功。这当然不会有任何效果。到60年代初,曾国藩和左宗棠继续在安庆、杭州自行仿造轮船,还是遭到了失败。这样,他们才意识到,制造轮船不引进机器生产技术是不行了。经过四分之一世纪,遭到多次严重挫折之后,中国人在造船问题上才发生了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更新带来了造船事业的发展。1866年,根据左宗棠建议,福州船政局(简称“闽局”)成立,开始购进机器,聘用外国技师、工匠监造轮船。闽局不仅建造兵船,同时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这便为尔后建成北洋海军奠定了基础。清政府于1879年10月下令筹建北海洋军。1881年12月,即仅仅两年之后,北洋海军便初步建成。李鸿章奏请以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改三角形水师旗为长方形海军旗。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自已的军舰上挂起海军旗。当时北洋海军有巡洋舰、炮舰、练习舰等12艘,已初具规模。其后,北洋海军继续扩建,直到1888年成军为止,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一支舰队,从开始筹建到正式成军才历时9年,速度是够快的。其所以如此,主要是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开放的政策。

      闽局是当时中国的主要造船工业基地,从1869年到甲午战争爆发的25年间造船34艘,其中11艘拨给了北洋海军。闽局开始只能造几百吨的小型木质炮船,后来则能造2000吨级的钢甲快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中国之有近代化的新式舰船是从闽局开始的,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国海军萌芽之始”。在北洋海军成军以前,以闽局为代表的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并不比日本低,甚至还超过了日本。为了早日建成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海军舰队,清政府采取了造船与买船并行的方针。从德、英两国订造的7艘战舰,来华后构成了北洋舰队的主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其实力居于远东第一,使各国皆刮目相待。

      为了加速海军人才的培养,清政府又创设新式海军学堂。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是闽局所附设的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最早的优秀的海军人才。到甲午战争前夕,这两所学堂、特别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多数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和中坚。北洋海军重用学堂出身的学生,但也不歧视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自学成才者,各舰管带、大副、二副多有由船生担任的。在培养、奖掖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选派海军人员出国考察和派遣留学生。例如,丁汝昌、邓世昌等人多次利用接船之机,考察西方海军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大有进益。闽局曾派出三批留学生78人,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萨镇冰、严复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清政府还先后派出4批官学生120人,学成回国后多半转入海军担任要职。同时,清政府又从国外聘请技术人才。洋员主要担任教习、驾驶、机务、炮务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中多数人克尽厥职,是有劳绩的。后来在甲午海战中,有些洋员还亲冒炮火,奋力作战,或身负重伤,或以身殉职,与中国将士的鲜血洒在一起。这种自已培养人才为主与借才异国为辅的方针,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

      在一个时期内,清政府发展海军的决心似乎是很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中棠即指出:“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因此提出:“此时东南要务,以造轮船为先著。”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批准创建福州船政局。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开始觉察到日本“为中国永久大患”,便着手筹建三洋海军,并决定向德国伏尔铿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在中法战争中,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战后,清廷在谕旨中宣称:“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以上事实说明,是外国的侵略刺激和促成了清政府发展海军的决心。当时,反对派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他们不仅反对购买西方先进军舰装备海军,而且反对“师夷长技”。如称:“铁甲船有害无利”,“不可购买洋船,并不可仿照制造”,“岂有必效敌人长技始能备御敌人之理”,等等。清政府破除各种阻力,使北洋海军得以成军,确实表现了一定的决心。然而,这种决心并没有真正坚持下去。北洋海军成军后,它的发展便进入了停滞的阶段,从此不再添置一艘军舰,更新一门火炮。本来,成军之初,北洋海军的实力是超过日本海军的。特别是定远、镇远两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为日本海军所未有,因此畏之“甚于虎豹”。可是,为了发动一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明治政府锐意扩建海军,天皇睦仁甚至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以为造舰经费。日本海军以打败定远、镇远为目标,专门设计制造了桥立、松岛、严岛三艘4000吨级的战舰,号称“三景舰”。这样,在甲午战前的6年间,日本平均每年增添新舰两艘,其装备质量远远超过了北洋舰队。当时,也有少数官员以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力陈加强海军力量,但未被采纳。如果说清朝统治集团在前一个时期还有点危机感的话,那末,在稍有所成之后,便开始忘乎所以,踌躇满志起来。一度表现出的一点活力被沉重而巨大的惰力给压下去了。直到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两个月,李鸿章看到日本“岁添巨舰”的现实,这才发出“窃虑后难为继”的慨叹,无奈为时晚矣。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作战三次,广大将士英勇搏敌,浴血奋战,然空怀杀敌保国壮志,终难挽回失败的命运。这支庞大的舰队还是全军覆没了。
  •   胡厥文,1895年10月7日生于江苏省嘉定县(现属上海市)。青少年时期,他受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痛心于国弱民贫,外侮日亟,立志一生办工业以振兴民族。为此,他在1914年报考了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学习机械。毕业后,志愿到汉阳铁工厂当工人,后任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实习工场主任。1921年他变卖了祖传的土地,在亲友资助下创办了新民机器厂。以后,又陆续创办合作五金厂、黄渡电灯公司、长城机制砖瓦公司、石城窑厂等企业,任厂长、总经理职务。他勤奋从业,悉心研究和仿制新的机器,不少产品成本比外国货低,而质量可与舶来品媲美,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1927年,他被同业推为上海机器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并连选连任达十年之久。为抵制日货,组织中华机器联合公司,并担任上海市棉布市场理事长职务。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金山登陆。为了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胡厥文又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呼号奔走,组织江浙沪宁的百余家民营工厂内迁。在此期间,他在桂林、祁阳等地创办了大中机器厂、新民机器厂湘厂等企业。他分别担任了中南区工业协会理事长、知名的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理事长。这两个组织在抗日的大后方,在军需民用的生产、团结民族工商业家提高爱国主义觉悟、从事抗日民主运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货充斥国内市场。而国民党政府却下令取消政府同民营工厂的一切合同,使民族工业陷于绝境。他与黄炎培、章乃器等人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团结爱国民族工商业家及有联系的知识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的火热斗争中。他反对内战,坚持和平,反对独裁,坚持民主。1948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民建被迫转入地下。胡厥文在上海创办“中国工业月刊社”,掩护民建继续活动。上海解放前夕,民建其他几位主要负责人分别到香港和解放区工作,胡厥文受组织委托,坚持在上海领导民建的地下工作。1949年9月,胡厥文以民主建国会代表的身份出席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产生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功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胡厥文先后被选举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副市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胡厥文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为民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建创建之初,他任常务理事,在民建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79年以来,他担任民建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领导民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开创了民建历史上最好时期。1987年底,他为进一步推进民建中央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坚决辞去主席职务,并积极推荐新人,在民建内外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政治影响。他连续被民建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推举为名誉主席。1965年以后,胡厥文同志先后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代理事长、理事长,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他还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二、三、四、五届的常务委员。

      1989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
  •   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Mpilo Tutu,1931年10月7日-),是南非开普敦的圣公会前任大主教,也是南非圣公会首位非裔大主教。他亦是198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奖者。他自1980年代开始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1931年10月7日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省克莱克斯多普一个黑人教师家庭。他曾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班图中学和班图师范学院学习,1954年至1975年先后任教员、讲师和牧师等职,1977年至1978年曾在莱索托王国任主教,1979年被任命为南非基督教会理事会秘书长。他曾先后获得美英著名大学的神学硕士、法学博士、民法博士等名誉学位。他一贯反对南非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为黑人的解放进行勇敢的斗争。198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金,表彰其用非暴力方式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政策的斗争。1985年2月在约翰内斯堡宣誓就任南非第一位黑人大主教。还获得纽约神学院神学博士、伦敦大学皇家学院院士、英国坎特布雷大学教会法规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等荣誉学位和称号。
  •   1939年10月7日,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日军被击退10月2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部署湘北全面反攻。赣北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部、鄂南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湖北第十五集团军关麟征部参加战斗。

      4日,第九战区薛岳部克湘阴,旋即向汩罗江北推进。5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长沙战地总指挥冈村宁次下令全线退却。6日,第九战区各部队在民众帮助下击退围攻长沙的日军,恢复原有阵地,先头部队迫近新墙河。同日,蒋介石电薛岳等将领祝贺湘北大捷,并向参战部队颁发赏金15万元。

      7日,进攻长沙的日军第十一军前方指挥所从咸宁撤离。第一次长沙战役结束。此役日军死伤13000人,第九战区伤亡25833人。据日方公布,中国军队遗尸44000具,被俘约4000名;日方战死约850人,负伤约2700人。

      11日,蒋介石传电嘉奖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及第九战区正副司令长官陈诚、薛岳,略谓:“此次湘北战役,歼敌过半。捷报传来,举国振奋。具见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无任嘉慰。所有此役有功人员,希切实查明详报,其死伤官兵,并应查报,以凭奖恤。”
  •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在苏占区的基础上形成的。苏占区位于德国东部,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该占区的最高领导苏联军政府在战争未结束时就宣布实行土地改革,没收战犯和纳粹分子的财产,将部分工业企业国有化。苏军政府按照苏联模式在占领区内创立新国家体制的基础。1945年6月25日,苏占区5个州建立了州政府。8月建立工业、交通、动力等总管理署,1946年4月21日,苏占区举行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代表大会,两党联合组成统一社会党。威廉·皮克和格罗提渥当选为党的主席。1946年10月苏占区举行州议会选举,统一社会党得票最多,成为该区的执政党。此时西占区则按照西方的模式建设。西方占领区和东部苏占区日益相互对立。1948年2月12日,在美英双占区成立联合州议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后,苏占区的军政府把各管理署合并,成立了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苏占区的经济,并且扩大了它的权限,赋予经济委员会对全占领区发布具有约束力的命令的权力。3月份成立了经济计划总管理署,即后来的国家计划委员会。1948年6月20日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亦于6月23日在苏占区实行币制改革,把老货币改为东马克,东西占领区的经济完全被分隔开来。同时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剧。

        1947年12月7日由统一社会党发起召开第二次德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的代表基本上来自苏占区。大会选出了以威廉·皮克为主席的常务委员会。1948年10月22日通过了由统一社会党提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草案》,1949年5月25日召开第3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波恩的基本法生效一周之后,人民代表大会于5月30日批准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还选出了400名人民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1日,威廉 ·皮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奥托·格罗提渥为临时政府总理;11月11日,苏联占领区总司令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苏军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这样,德国便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
  •   波兰,全称波兰共和国。取名于民族名称,意为“波兰人居住的地方”。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12683平方公里。人口3842万(1992),98%为波兰人。官方语言为波兰语。90%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首都华沙。主要矿藏为硬煤、褐煤、硫磺、铅、锌等。森林面积870万公顷。经济具有中等发展水平,工业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00美元(1995)。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等。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采煤、机器制造、造船、汽车和钢铁为主。出口煤、钢材、铅、硫磺、机电产品、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进口石油及其产品、天然气、药品、汽车及其组装部件。10世纪末形成封建王国。1772、1793、1795年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1791年5月3日颁布第一宪法(现国庆日)。1918年恢复独立,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7月,苏军与在苏组建的波兰军队进入波国土。7月22日宣告新国家诞生。战后40多年一直由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1989年2~4月举行“圆桌会议”,签署了三个文件,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6月提前举行议会大选,团结工会获胜。7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雅鲁泽尔斯基为总统。1990年12月,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当选总统。此后右翼与左翼政党轮流执政。1949年10月7日同中国建交。
  •   1952年10月7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生于列宁格勒,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他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7年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与地区关系问题。去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同年11月兼任安全会议常务委员,1999年3月起任安全会议秘书。2000年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总统。

      普京的祖父是圣彼得堡人,做得一手好菜,是一名厨师。而普京的爸爸是一名普通工人。1911年,普京之父生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城里生活艰难,全家被迫搬迁到乡下奶奶家。1928年,普京父亲与在乡下认识的姑娘结婚,并于1932年举家搬回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期间,普京父亲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战后,因普京父亲身带残疾,政府分配他到一家工厂从事非重体力劳动。普京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家庭出生、长大的。

      上学之前,普京胆子很小,一直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很少到院外嘈杂的马路上。上学以后,随着眼界的开阔,普京的胆子大了起来。一次,他瞒着父母,乘郊区火车出游,一整天未吃未喝,寒风刺骨,他被冻得浑身颤抖,晚上回到家中,狼狈的他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情与温暖,反而挨了一顿皮带。

      上小学时,普京对学校感情复杂,有时恨,有时爱。小学6年级前,他一直是“小淘气鬼”,学习成绩平平。如果光是为了学习,他不喜欢学校,但他又为自己能够在学校保持“孩子王”的称号而满足、自豪。他回忆说,“我当时的角色不是司法机构的作用,而是执法机构的作用”,每当这时他又喜欢学校。为了保持“孩子王”的地位,他后来又学习摔跤、柔道,搞起了体育,但所有这些并没有使他长久地维持在小伙伴中间的地位。直到六年级加入少先队后,他才认识到应该认真学习。

      普京小的时候有许多梦想,他曾憧憬做一名航海家周游世界;也曾想象着做一名飞行员去遨游蓝天。但自从读了《盾与剑》之类的特工故事书后,他惊奇地发现,做一名特工该是何等的伟大,单枪匹马能干成千军万马都难以胜任的事情!从此他便下定决心成为一名特工人员,并为此报考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1974年,列宁格勒安全局有人打电话要与他谈毕业分配去向问题,后来他又专程来到莫斯科国家安全局总部与有关人员面谈。一年后大学毕业,他被正式分配到国家安全局工作,此后一干就是16年。

      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是俄罗斯西部加里宁格勒市人,在认识普京以前,是加里宁格勒航空队的一名空姐。在一次音乐会上,她和普京相识,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3年的马拉松式恋爱。

      1983年的一天,普京以他自己的方式向柳德米拉求婚。他对她说:“现在你应该清楚我是什么人了。我不爱说话,脾气不是很好,你是不是也感觉到有时无法忍受。我是不是一个你的人生伴侣,你现在可能已经决定了该怎么做了。”听了普京的话,柳德米拉以为这大概是他要同自己分手的托辞,便说,“我已经决定了!”“真的决定了?”普京用探求的目光望着柳德米拉。柳德米拉点点头,以为他们的关系就要告吹了。“我爱你,想选择一个日子和你结婚。”这完全出乎柳德米拉的意料,她没想到普京向她求婚的方式会是这样让她感到玄乎。3个月后,他们在停泊在涅瓦河畔的一艘游轮的餐厅里举行了婚礼。

      当上俄罗斯的总统后,普京总统每天上午9时许,普京即驱车赶到克里姆林宫,开始一天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上班后,他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批阅各种文件、看各种参考资料、阅读各大报刊的主要文章、进行多方面的会见等。

      普京善于“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时间。往往因为时间不够,他一天都吃不上一顿完整的午饭。吃不上饭时,这位总统就一边看电视,一边匆匆忙忙地喝点酸奶,吃一两个苹果。如果时间充裕,他便邀请一些议员、州长或文化界人士与其共进午餐。

      普京难得在家休息。在莫斯科近郊的总统别墅里,普京常常兴致勃勃地同有关人士开怀畅谈,直到后半夜还意犹未尽。这位总统有超人的精力。

        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     1969年10月7日,历史学家陈寅恪逝世。

        陈寅恪(1890~1969)中国历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父陈三立,光绪年间进士,晚清著名诗人。1902年赴日本求学,后因病回国。1910年起负笈欧美,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专攻比较语言学和佛学,达10余年之久。1925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英国牛津大学担任教授。

        1952年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还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培育出大批人才。其谨严的治学态度和待人坦诚的品格,深受中外学术界敬重。

        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后经修订分别辑入《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中。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1993年4月,《陈寅烙诗集·附唐筠诗存》出版,收集了至今可见的陈寅恪50余年的诗作,并将其夫人唐筠诗收为附录。

        关于“恪”的读音,这个字,被普遍读作“què(确)”,根据是:陈寅恪先祖原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客家人读“恪”作“què(确)”。
  •   1985年10月7日,“南极条约”协商国在这里举行的特别会议上,一致同意接纳中国和乌拉圭为该条约协商成员国。

      由许光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这里开幕的为期两周的第十三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将主要讨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发该地区主要是石油的未被开采的资源等问题。

      根据1959年12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签订的“南极条约”有关条款,该条约的非创始国如果积极开展对南极的科学考察,都可以加入该条约,并参加协商会议。

      自1980年以来,中国派出许多勘察团对南极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1984年年底,中国考察团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在那里正式建立了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这是1942年冬天,刘伯承在自己50寿辰致答谢辞中的一句话。44年后,刘伯承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了。

      刘伯承是四川开县人,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他投笔从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中,成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刘伯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他发动泸州起义,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1927年,他又参与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先是挑起殿后重担,指挥红五军团与数倍于我的强敌浴血奋战,保证了中央机关安全转移。而后他又勇任先遣司令,为红军开辟通路,率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在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诸战役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奇才,建立了历史功勋。他与彝族咕基家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兄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的故事,传为长征史上的佳话。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与邓小平一起率部转战华北敌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刘邓大军威震敌胆,所向披靡,谱写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在此后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刘伯承都表现了非凡的军事艺术,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刘伯承身经百战,先后负伤达九次之多,还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那时,刘伯承正率兵参加讨袁护国的战争。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右眼和颅顶受了伤,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只好用烟丝堵敷伤口。一个多月后,右眼发炎,后到重庆就医,由一位德籍医生施行手术,挖去右眼,装上假眼球。刘伯承为不影响记忆力,手术时没用麻醉药。他忍着剧痛,满头大汗,没吭一声。手术后,医生翘起大拇指说:“真不愧为英雄!”1950年底,刘伯承受命创办军事学院,并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数年之内,军事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中级军事指挥员,为推进我国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
  •     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寄托着中国几代电影工作者夙愿的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在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艺术家、制片人、发行商及有关人士参加了电影节的活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我国首次举办的故事片国际电影节,以电影界知名人士、艺术家为主体,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参加的组织委员会负责电影节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本届电影节得到国际制片人协会的认可,该协会于1993年5月1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的年会上接纳上海国际电影节为该会会员。组委会遵循协会的章程,组织安排了“比赛、参展、市潮三大活动,使我国的电影节与国际接轨,成为充分体现“团结、进步、友谊”这一宗旨的电影盛会。

        中国首次举办的电影节,按照国际惯例组织进行,并且得到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正式承认。这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了世界。

        本届电影节将设“金爵奖”。由中国导演谢晋担任主席的国际评委会包括埃克托·巴本科(巴西),沙赫那扎洛夫(俄罗斯)、大岛渚(日本)、奥立佛·斯通(美国)、保罗·考克斯(澳大利亚)、徐克(香港)等将从19部参赛影片中评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评委会特别奖等项大奖。

        中国台湾电影《无言的山丘》荣获最佳影片奖;比利时电影《达恩斯教士》中的男主角简·德克莱尔荣获最佳男演员奖;韩国电影《悲歌一曲》中的女主角乌金海荣获最佳女演员奖;韩国电影《悲歌一曲》导演尹坤泰荣获最佳导演奖。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国际评委们一致同意把“评委会特别奖”授予香港电影《笼民》。
  •     1995年10月7日,国家重大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洋底探测系统”试验任务完成。

        据介绍,这一试验提前五年完成预定计划,并超过原定指标十多倍。这个系统的试验成功,使我国具有对除海沟以外的占全世界海洋百分之九十七面积的海域进行详细探测的能力。

        洋底探测系统需要解决水中通讯、高压密封、各种信号采集、自主航行控制、动力系统以及各种特种材料等问题。这次试验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为联合国批准我国进行的十五万平方公里专属开辟区洋底多金属结核探测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采集了部分信息。

        这次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研制这种设备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为我国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     2001年10月7日,美英以塔利班包庇和窝藏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向阿富汗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在地毯式的猛烈轰炸和阿富汗反塔联盟的大力配合下,塔利班政权节节溃败。11月13日,北方联盟进入首都喀布尔,阿富汗战争出现转折点。11月14日北方联盟军队占领阿富汗东部主要城市贾拉拉巴德,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已呈现出崩溃之势。12月7日,塔利班交出了大本营——坎大哈,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统治的彻底完结。

        在阿富汗战事几近结束时,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积极推动阿富汗政权重建进程,促成了阿富汗四大政治派别于11月27日—12月5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议,协商建立一个“基础广泛”、有普遍代表性的阿富汗新政府。12月5日,各方签署波恩协议,启动了阿富汗的政权重建过程。12月2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按照波恩协议,临时政府任期6个月,在这之后建立过渡政府,并预定在两年后实行大选。然而,摆在临时政府总理卡尔扎伊面前的,将是一条极其艰难困苦的道路。临时政府是否能带领苦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走向和平之路,迄今还难以乐观。
  •     2006年葡语系运动会(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是在中国澳门举行的第二个综合性运动会,其举行日期为2006年10月7日至10月15日,为期9天,最后只有11个国家及地区、735位运动员参加,产生共48面金牌。

        2004年6月8日,成立于里斯本的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AOLOP)组织会议中决议中国澳门将于2006年举办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

        由2007年亚洲室内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负责筹办工作,该组委会于2003年成立,也是2005年东亚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班子,实行“一个组委会,三个品牌”的形象。

        参与共有本届葡语系运动会的12个国家及地区参赛,包括: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葡国、东帝汶及非正式成员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和东道主中国澳门。

        2006年葡语系运动会的会徽标志分别由两部份所组成,包括红色带是汉字—“一”,象征了首届葡语系运动会。以及深湖水绿色的两笔,是汉字“人”的象形,连同橙色的点缀。

        在吉祥物方面,金毛寻回犬“来奥”成为了本届葡语系运动会的象征,“来奥”这名字无论在葡语和英语中都有汉语中的“来澳”谐音外,并表示2006年为中国历法中的狗年,同时表达出“澳门中西文化融合的传统”。

        另外,本届运动会的口号是“一种语言联系,四洲体育生辉”,意指“借著同一语言联系四大洲,展现全球葡语社群的体育力量”。

        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开幕式在10月7日晚上8时在澳门运动埸举行,由行政长官何厚铧主礼。开幕式采用多种高科技技术,因此在表演人数上由2005年东亚运动会的12000人大幅减至2000人左右。开幕典礼的铁架亦成为全亚洲首个最大型的铁架。

        第二届葡语系运动会将于2009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进行。